被欲望追逐的生命
接下来,谈谈性和死亡。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普通版本的《金瓶梅》删减了很多段落,比如第二十七回“潘金莲醉闹葡萄架”。删掉好不好呢?有人说删掉以后更好,整部书更干净、更伟大了。可是别忘了,《金瓶梅》本来就不是一部干净的书。它是百无禁忌的。从吃喝玩乐,到床笫之欢,各种各样我们不太能说得出来的行为,它都能写下去。有些读者发现,其中关于性的书写其实很可怕,让人心生恐惧。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叔本华认为,人如果被欲望裹挟,就会永远在无聊、痛苦中摇摆。因为欲望一旦被满足,只会生出更多,而且每一次要求只会比之前更高。否则,人就难以拥有快乐的感觉。西门庆就是一个被欲望追逐的、根本停不下来的角色。他和潘金莲的性关系,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他高涨的欲望不断被激发,借用各种辅助工具,将刺激的强度不断提升。但是每一次满足之后,他又非常无聊,只能去索取更强烈的刺激。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第四十二回的元宵之夜,西门庆和应伯爵等人看完花灯之后,后半夜,谁在二楼陪着他呢?王六儿。在第二十七回,西门庆正当盛年,他和潘金莲之间还有一种亲昵的配合,可是到这一回,他的欲望之弦已被拉伸到一定强度,快要绷断了。文中对他们性行为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不是欢乐,没有快感,你会觉得,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该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欲望,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面,我们如果不能坦然地思考、谈论它,就是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视而不见,就像封住了一个智慧的入口。唯有通过它透视自己的生命,才能看到它在人生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对待它。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当人身上各种各样的欲望都被激发出来,未来将走向何处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当死亡到来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金瓶梅》里写到三个人的死,让人读来心惊——李瓶儿、西门庆、潘金莲。今天主要说李瓶儿。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李瓶儿是个白富美,嫁给西门庆之前就很有钱了。西门庆在各方面都满足了她对男人的要求:外形俊朗、高大魁梧,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性方面也充满想象力。但是,和潘金莲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对爱情的期待、对性的渴望不一样,李瓶儿是社会中人,她期待安全感,想要美满的婚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于是我们看到,之前那个严重性压抑的、做事有点心狠的女人,在嫁给一个全方位满足他的男人之后,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心满意足,她的与世无争,她的岁月静好,她的死心塌地。她甚至常劝西门庆到别人房里过夜,想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因为这样的生活太来之不易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李瓶儿的对手——潘金莲就像个圣斗士,不光爱欲强大,斗争欲也十分强烈,而且非常聪明。如果放在当今社会,潘金莲会是一位很有创造力的女性。放在《红楼梦》里,她可能是王熙凤,或者林黛玉。李瓶儿不管做什么,都被潘金莲压了一头。她从不和潘金莲正面交锋,但凡有一点斗争的势头,立马缴械投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3598.html
儿子官哥死后,李瓶儿一病不起。病的原因有二,一来太伤心了,二来身上本就有一种恶疾,生产之后,一直恶露不尽。这病也和西门庆有关。第四十九回,西门庆偶然得了胡僧给他的一种特别的春药,先找王六儿试了,事后意犹未尽,又去找李瓶儿。李瓶儿因身上来月事推辞,西门庆却赖着不走。李瓶儿被缠得没法,说:“我到明日死了,你也只寻我?”
李瓶儿年轻漂亮,没人想到她会死,包括她自己。到第六十一回大家宴重阳的时候,她已经流血不止了。何老人说此病是“精冲了血管起”。见李瓶儿一日日瘦下去,西门庆“只守着在房内哭泣”,但也已无力回天了。
李瓶儿死于第六十二回,她临死的一幕,是恐怖孤独的一幕。她做噩梦,梦见花子虚抱着官哥来找她索命。花子虚的死,她自己有过错。但李瓶儿是《金瓶梅》里唯一会做噩梦的人。西门庆是无神论者,不怕报应。李瓶儿心软,对这个世界心怀愧疚,背负着罪恶感——但她是死得最早的。
临死时的李瓶儿,内心一半是恐惧,一半是孤独。她渴望有人来看她,但那些过来看她的人,却没有一个能和她对话。死到临头,那种不可替代的恐怖感觉笼罩着她。现实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人能理解她。这是宇宙天地间无法消灭的、亘古不变的恐惧和孤独,也是《金瓶梅》体现的生命哲学。
这时候,王姑子的出现,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虽然她六根不净。李瓶儿说:“王师父,你休要去了,与我做两日伴儿。”在中国人的精神系统里,信仰是缺位的。什么是信仰?不是拜佛念佛就是信仰。信仰是要能给精神和生活以支撑的,让人在痛苦时不至于坍塌。李瓶儿死前的心灵历程,呈现出一种对世界深深失望的状态,体现了中国人精神上的克制。
从来没有一部小说,把死亡写得如此贴切,让我们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也能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说它上半部热中有冷,下半部冷中有热。你可以在书中看到欲望、美食、热火朝天的市井生活,但如果你看不到它的冷,你就不是一个好的读者。所以,这部书也在考验我们,考验我们对人生的态度,考验我们生命的成色。
无力反思:命运为何如此?
死亡,是人生中的关键时刻。作家写死亡,是要让人关照和反思自己的人生。当你目睹了最亲近的人的死亡,是否会悚然心惊?当你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死掉,是否会思考,该怎么活着呢?可悲的是,在《金瓶梅》里,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反思自己的人生,看清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也终有一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