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憎享 | 《金瓶梅》俗谚求因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

金瓶梅词话》说话人与文人不同。文人引用贤哲格言较为严格,忠于原言。而说话人引述俗谚则呈现了极大的随意性。随意性是说话人的随机性所决定的。
文人机械地植入,说话人则是随机地掺入以适应说话的需要。
金瓶梅词话》对俗谚时有任意改铸,不仅与元杂剧与《昔时贤文》歧异,甚至同一俗谚在不同场合采用时也不尽相同。
不仅金瓶梅词话》,便是元明杂剧各剧间也有着差异。「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3538),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警世通言》第二十八中皆与《金瓶梅词话》相同。
明代徐复祚《投梭记》作「有恨方君子,无毒不丈夫」。
明代汤显祖《邯郸记》第十九回为「有恨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虽一字之差,意义悖反:有无恨是是与不是君子的根本不同。
《小五义》第八十一回、《济公全传》皆作「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而《名贤集》则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种差异甚至根本的不同,反映着俗谚被戏曲小说采用时,各按所需为我所用。
也反映着人们的善恶观念之不同,劝善希望大量与大度,而恶人则可以偷换为大恨与大毒,把俗谚作为助恶的口号。
「常言道」与「正是」,是依常理的生活哲理,作为判词证明。
《金瓶梅词话》因是说话,信口呼出的俗谚,未必符合特定的情节;「正是」反而不能证是。说话人只为了书场的「立时」效应,来不及斟酌,听众也没有咀嚼的余裕;只接纳了同一的,而过滤掉抵牾的。
显例是第八十六回王婆与金莲「对嘴」,迭用了一长串俗谚(因过长不录),当然对完成人物的机辩是必要的,然而不是人物逞辩,而是说话人所追求类似「贯口」堆栈俗谚、口若悬河的书场效应。
这类堆栈与书境不吻甚而抵牾错位的,在书场观众认同也并不苛求,一旦置于案头阅读,抵牾便突显了。
崇祯本把「正是」领起的许多俗谚,予以删除;既是因其矛盾,又是厌恶俗谚之俗。
《金瓶梅词话》采录的俗谚,保留着俗文化的原生态,而文人删定的崇祯本却向文人形态归化。
据此可知:《金瓶梅词话》为说话人的话本而不是文人之作。

文章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收录于《傅憎享<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转发请注明出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