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华 |《明代诗学思想史•导论》(三)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但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特别如胡应麟涉及诗歌审美问题的论述,相较于包括王世贞在内的七子派诸子,可谓其中既有同又有异。观察他的诗学话语,“骨力”与“风神”为其一再相对举的两个概念。
以“骨力”言之,它所对应的是一种雄浑厚重、豪健苍劲的力度,又被胡应麟称之为“筋骨”,视作诗歌臻于“美善”的必备条件,这和七子派诸子偏重雄浑朴略一路诗风的审美取向比较接近。
但他又认为,仅有“骨力”或“筋骨”不足以表现诗歌之“美善”,尚需以“肌肉”和“色泽神韵”[79]相协配,他批评李梦阳等人学习杜诗而间涉“粗豪”[80],即不无指擿其偏重“骨力”之意。所谓“风神”,正是为纠正“骨力”之偏而与之相对举。
与“骨力”的力度指向不同,它所对应的是词采洋溢、深婉隽永的韵度,体现与诗歌“筋骨”相协配的“肌肉”和“色泽神韵”。
作为标志性的审美特征,它既关乎诗歌词采的营构,又关乎诗歌蕴藉的传达艺术,前者视“词藻瑰丽”[81]为鉴衡诗歌审美品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者标示“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82]的创作风韵。
这些主张包括所运用的概念,虽然不能说完全出于胡应麟的自创,间或也融合了前人的见识,但至少蕴含着他在相关问题上某些个人的思索。
尤其是相较于七子派诸子倾重雄浑朴略一路诗风而不无偏狭的审美取向,胡应麟对于“骨力”和“风神”的兼重并举,展示了与之不同的圆融而匀和的审美思维,要说它因此多少起着纠正诸子审美偏嗜的作用,实在并不过分。
无论如何,晚明文坛异军突起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是我们考察明代诗学思想史必须面对的两个重点目标。
总体而言,处在后复古时代的公安派诸士以创变求异闻名于世,尤其是为争取文坛的话语权,他们面向流行的复古思潮而激发强烈的反省意识与变革企图,为推行包括诗学在内的文学领域革命性的变更极力呐喊。

《列朝诗集小传》

在诗学思想层面,其中有两大层面最值得关注:
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诗歌史的动态观照。注意区分不同历史时期作品时代性的价值差异,成为七子派倡导复古的理论基础,他们在选择古典资源之际,同时编排了古典诗文优劣有别的价值序列,这一序列不仅参照古典诗文变化演进的历史事实,而且根基于他们自身的审美嗜好。
与之针锋相对,如袁宏道于古典诗文提出为人熟知的“唯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83]之说,其中牵涉如何看待时代污隆兴衰与诗文发展演变的关系问题。
他虽承认“代有升降”的时代政治兴替的历史事实,然并不认为诗文盛衰与之必然相应,这和以文学表现的盛衰对应时代政治兴替的传统说法不尽合拍,消释二者关联性的意图不言自明,其前提在于尊重不同时代“各极其变,各穷其趣”的自主变化与审美习尚。
就袁宏道对诗歌史的观照而言,他曾表示:
“唐自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钱、刘,下迨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然。陈、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乎?又有一字相袭乎?
至其不能为唐,殆是气运使然,犹唐之不能为《选》,《选》之不能为汉、魏耳。”又指出:“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
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不结绳鸟迹病《三百篇》耶?”[84]
据此推论,虽然时代政治的兴替难免影响到诗歌的变化,所谓宋代诸家“不能为唐”,即是“气运使然”,但这并不等于诗歌创作的盛衰完全取决于时代政治的兴替,二者之间并非构成代之升而诗为之高、代之降而诗为之卑的必然对应关系。
由此出发,他强烈质疑七子派指引的“概天下而唐之”和“以不唐病宋”的宗唐路线。后者乃站在尊尚唐诗的立场贬抑宋诗,并注意区分初、盛唐诗和中、晚唐诗的价值差异。
这种尊唐抑宋的鲜明立场与分别唐诗不同阶段品级高下的鉴衡态度,与其对可供参照的诗歌理想文本的标立相关联,也即宋诗以唐诗为参照,中、晚唐诗以初、盛唐诗为参照,就此确认它们在价值序列中的不同位置。
这样的比较基本属于一种静态的观照方式,突出的是诗歌史上理想文本绝对的价值优势和示范意义。
相对而言,袁宏道采取的则是一种动态的观照方式,其认可的是唐宋和有唐不同阶段诗歌各自的变化个性与审美价值,淡化了彼此之间的价值差异。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公安派诸士的看法亦非完全一致,如袁中道有言“文章关乎气运”,似乎尚未完全脱出以文学表现的盛衰对应时代政治的兴替之习惯思路。
不过,他并未将受制于“气运”的诗歌时代性价值差异绝对化,如认为比较唐诗,宋元诗虽“不能无让”,但处“穷”而思“变”,是以“各出手眼,各为机局”[85],这和袁宏道“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说相对接近。据他描述,诗歌之道“有作始,自宜有末流;有末流,自宜有鼎革”[86],其运动的轨迹并非简单的循环,而是呈现不断纠正与更新的动态性的演进趋势。
如此,他既关注“气运”影响形成的不同时期或阶段诗歌盛衰各异的基本格局,又在意诗歌更新变革的内在机制与自我动力,在他的诗歌史叙述中,这两方面同时存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6.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