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桐 | 《金瓶梅》作者诸说分析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上述三种类型的提出者有复出者,去其重复,计得32说。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二)作者诸说提出人的时代及其他情况分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我们将所有提出《金瓶梅》作者说的人按三个时期加以划分,即明人、清人、现当代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1、明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屠本畯、袁中道、沈德符、谢肇浙、欣欣子、廿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明人言及《金瓶梅》作者的共上述六人,他们距《金瓶梅》成书年代最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六人中除欣欣子、廿公看过《金瓶梅》初刊本,当亦必看到过付刻之抄本外,其余诸人的情况是:屠本畯见过两个不完的抄本,谢肇浙亦如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袁中道、沈德符不仅见到过不完的抄本,拥有完整抄本 (其实亦不完整,当缺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详见拙作《〈金瓶梅〉抄本考》), 而沈德符还看到过初刊本,对《金瓶梅》之刊印过程亦较清楚。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2.html

因此他们关于《金瓶梅》作者的叙述很值得重视,正如不少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之中,比如沈德符,似乎有人确知《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但却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或不愿意说出,所以一渉及到这个问题,总是闪烁其词,使人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然而我们始终认为,无论是《金瓶梅》作者本人,还是其知情者,虽然这样那样地在摆着迷魂阵,但他们实在也似乎并不想,也不可能完完全全一点痕迹也不留下来。

因而在从原作出发的基础上,追踪上述知情者或其他知情者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实在不失为解开《金瓶悔》作者这个千古之谜的一把钥匙。

上述六位明人对于《金瓶梅》作者的叙说,归纳起来,大概至少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①除欣欣子序以外,其余五人均说《金瓶梅》作者是嘉靖时人。

欣欣子序没有明确指出《金瓶梅》作者为嘉靖时人,从其所开列的“前代骚人”及作品中的明代作家作品来看,除《如意传》、《于湖记》两书尚不能确知作者,难以考定其时代外。

作《钟情丽集》的丘琼山的卒年似乎最晚。他死于明弘治八年(1495 )。

欣欣子既称他为前代人,则似可见出欣欣子一定在他以后的若干年,恰当嘉靖年间,这就与上述五人说法相近,但事情似乎远没有这么简单。

欣欣子序中提到的周静轩,大约就是万历十九年《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内作“诗曰”云云的周静轩,明末刊本《隋唐演义》中也有他的诗,似乎此人当在明弘治、嘉靖年间,则比丘琼山年代更后。

关于《怀春雅集》的作者卢梅湖之生卒年亦难考知,但万历间类书如《风流十传》、《国色天香》、《燕居笔记》等皆有《怀春雅集》(见孙楷第先生《曰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则卢之生卒,恐当在嘉靖年间,甚至活到万历年间。

又欣欣子序似乎当写在万历末年或天启年间,则其称上述诸人为“前代骚人”,且云“吾友”笑笑生而不云“故友”笑笑生,则可见其作序之时,《金瓶梅》之作者似仍当活着。这样一来,《金瓶梅》作者显系万历年间的人。

这就未免与上述五人云嘉靖年间人相左。尽管我们对这位兰陵笑笑生以及欣欣子之名认作是伪托,似很不可信,但仍录此以备考。

②上述六位明人对《金瓶梅》作者的说法不管如何歧异,另有一共同点则是都说《金瓶梅》为一人之所作,不是艺人或民间艺人之集体创作。

主张或认为《金瓶梅》为民间艺人集体创作或为累积型作品的意见发生于本世纪以来,较早提出这种看法的似乎应算冯沅君先生。

建国以来,持这种意见的人逐渐多起来,而且其中不少人都是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专家,如潘开沛、赵景深、徐朔方、刘辉等等。

他们推出的论据都有相当的说服力,其立论确有成立之可能。但是,我以为就现存《金瓶梅词话》本来看,就其整体而言,实际上是并不能或不适于演唱的,无论用联曲式或诗赞式,都是如此。

《金瓶梅词话》中确实充满了大量的演唱材料以及韵文,但这个事实并不能掩盖其终究以散文为主的基本特点,而这大量的占主导地位的散文,是并不适于演说的。

这我们只要拿现存的演唱材料中的散文与《金瓶梅词话》中的散文进行比较,就很清楚了。

在持这种集体创作说的人当中,有人用《金瓶梅词话》本曾被人多次删改而成,或是用不同系统的各种抄本拼凑而成来支持己说。无奈这不过是并无根据的臆测。

其实抄本与初刊本、与现存万历本是基本一致的,而各种抄本之间并无大的区别,只有个别字句上的差异。对此我们在《〈金瓶梅>抄本考》中已予叙述,在此不赘。

关于《金瓶梅》不是民间艺人集体创作或累积型作品的其他理由,我们在《李先芳与〈金瓶梅〉》一书中亦曾叙述过,读者可以参见,而旦我们还将有专文加以更为详细的论述。

2、清人中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提出者,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整体上来看,对于《金瓶梅》的作者,清人多推测之词,似乎都未曾提出足够的证据。

但对《金瓶梅》作者之研究仍不失为重要的参考。不过似乎应当指出一点,清时“苦孝说”成风,这实在有将作者研究引入魔道之嫌。

3、现当代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者虽亦有若干推测之词,亦未拿出较为充分的论据,但所据一般较为可信。

现当代关于《金瓶梅》作者的考证文章最值得人们注意。其说虽未必能够成立,但对作者之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就不再叙述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