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己》)
“适欲”就是“节欲”。“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芳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⑧(《贵生》)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⑧(《情欲》)
这里认为贪心与欲情也是人天生的,无论是谁,要生存,就要节制自己天生就有的这种贪心和欲情。圣人修节止欲得到的就是不过节之情,于是得以生存;而未能得生存者是因为不能修节止欲,失去了不过节之情,也就是放纵了自己的欲。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⑧(《情欲》)
人欲与人之生存的利害关系,解释了作为自然的人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合乎自然之理,也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也成为后来包括中医诊治预防由贪欲而引起的疾病在内的各种说法的思想基础。
(孙思邈《千金宝要》卷六有:“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序》有:“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金瓶梅词话》在说教中劝人们节欲的指导思想当然与此有关。
从先秦到汉代发展起来的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唯心观,但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十分密切。“人之(为)人,本于天。”⑨
这对于认识人的自然属性仍然是有意义的。因此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有了素朴的自然认识论的基础。故《欣欣子序》中说:
“故天有春夏秋冬,人有悲欢离合,莫怪其然也。合天时者,远则子孙悠久,近则安享终身;逆天时者,身名罹丧,祸不旋踵。人之处世,虽不出乎世运代谢,然不经凶祸,不蒙耻辱者,亦幸矣。”
这就是《金瓶梅词话》道德说教的哲学基础。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也都知道,这些哲学基础又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命题。
三 道德说教的哲学命题及其意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4.html
《金瓶梅词话》不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其道德说教以中国哲学的传统命题作为自己的基础。
《金瓶梅词话》的道德说教是通俗的、大众的,也有相当多落后的、消极的成分。但道德说教思想基础中的哲学命题作为一种经历了长时期积累的文化思考,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仍不失其重要的启迪价值。
《金瓶梅词话》成为传世杰作,不仅在于它对中国16、17世纪社会世情作了真实的反映,也在于它以特殊的方式讨论了一种对人自身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难题,在于它对这个难题的解释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它的说教的目的不在于维系或弥补或重建传统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关注人,关注人自身的命运。所以,这部作品才会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学魅力和哲学内涵。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面对的不仅是由于理性压抑而扭曲了人性的现实,更是由于经济发展而膨胀了的欲望发泄的现实,传统的伦理秩序受到了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也失去了曾有过的约束人心人行的力量。
作者的道德说教既不可能以宋代理学作为标准,也不可能照搬明代官方理学的文本,所以,才选择了民众层次的理学、民间宗教和民众所能接受的关于生命和欲望之间关系的辩证说法,反贪酒贪色贪财使气以节欲,节欲以保身,以达到生命与欲望的和谐。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生就一副可以承受任何欲望摧残的金刚之身,人的肉体的形成、成长、死亡,是自然的规律。
人不仅生命有涯,而且肉体的承受力也有限。人的欲望是意识活动,不仅无涯,而且会不断膨胀。
以有涯、有限的自然生命之体去抗争无涯、无限的欲望追求,必然导致肉体的崩溃。若要阻止这种崩溃,就必须把无涯、无限的欲望追求限制为有涯、有限的欲望实现。
节欲、寡欲的意义正在于此。生命与欲望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就是合乎自然规律性。
《金瓶梅词话》在敷演第一号人物西门庆的一生时所做出的道德说教,正是要说明这么一种人生观、价值观。
西门庆毒害人命,占人妻女,腐蚀官吏,贪财枉法,还是属于表层次的道德批判,深层次的批判在于他对自身的自毁,他那难以抑制的纵欲在破坏社会伦理的同时,也在消耗他自己。
他要求胡僧给他那百十粒春药丸如同他以肉体生命为赌注的筹码,以纵欲来消耗自己生命的赌博,每一次都是失败的,用去一粒春药,就是失去一个筹码,最后必然药尽命丧。作者为了强调这一点,对西门庆临死时的惨状作了突出的渲染。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讨论西门庆之死是不是恶报和这种恶报是革命还是保守,是进步还是退步,而是必须客观地肯定这种死对生命与欲望关系作出的合理的解释。
之所以肯定它是合理的,是因为这种解释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前前后后,在西门庆、东门庆、南门庆、北门庆身上都是合乎事物的规律而具有积极意义。
《金瓶梅词话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