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疑点最多,诱惑力最强,破谜的困难也最大。
该书问世四百年来,其谜有多少,尚是未知数。大问题之谜不下数十种。
如作者之谜,成书时间之谜,手抄本之谜,作序者之谜,流传过程之谜,刻本之谜,地理位置之谜,第53-57回补入者之谜,引用他书材料有多少之谜,语言之谜,有无政治隐喻之谜,书中人物之谜等等。
大谜中又暗藏若干小谜,单是作者为谁的人选也不下三十人,即一个作者之谜中又可裂变出三十多个小谜,真是大中有小,连环交错,纷纷繁繁。
正因《金瓶梅》通身是谜,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金瓶梅》研究作为新时期以来文化学术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迅速成为小说研究乃至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门显学,一门仅次于「红学」而与《水浒传》研究相伯仲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显学。
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金瓶梅》研究以每年百篇论文、几部著作的速度递增。
自八十年代中期成立「中国《金瓶梅》研究学会」以来,已举办六次大型全国学术研讨会,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每次递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多者近百篇,其论述范围极为广泛,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
由此观之,称《金瓶梅》的学问为「《金》学」,绝非故弄玄虚,而是它自身的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地位以及学术发展的态势所规定的。
第二届《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1986)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
「《金》学」与一般小说学的关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
「《金》学」具有百科的性质,其涉及学术领域之广泛远远超过小说学。然而《金瓶梅》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名著,作为中国古代数以百千计的小说作品之一,其研究自不能脱离小说研究的范围。
一方面,研究古典小说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金瓶梅》研究,如考证的方法与理论批评诸方法等。
探讨《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可以用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眼光,从小说观念的演变、小说美学的进展、对小说批评学的贡献、叙事方法的更新、写人技巧的丰富、题材类型的创新、人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等方面考察《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文化价值。
「《金》学」研究非但不排斥这些学术视角与学术手段,而且将其视为自身学术操作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就研究的对象、范畴而言,与研究其他小说名著一样,理应包括内学与外学两部分。
内学研究的对象是文本,指对《金瓶梅》一书文化意义的阐释,如语言语义研究、思想艺术研究、文化价值阐释、评点研究等。
「外学」主要研究文本生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如作者研究、成书过程研究、版本研究(处于内学与外学的结合部)、历史、地域文化考察等。
外学与内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偏倚一端。然而这些仅是统而论之,就像远观一排排住宅楼群,面貌结构无多大差异,一旦进入楼房内部,一旦涉及研究的具体东西,便觉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绝非远观时那个印象了。
当然,每部小说都有它自身的个性,对它的研究也必有不同于研究其他小说的特点,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有些小说共性多于特殊性,或者说它自身的特殊性并不那么明显。
这类小说叙述的内容往往是非现实的,所描写的故事与作者毫无瓜葛,故而写起来能放得开,任情挥洒,豪迈真率,无过多苦衷隐曲,讽喻性不强,所以它们自身的学术价值不高,研究这类小说,只用研究小说的常用手段就够了。
另有一类小说个性凸于共性之上,若只用思想艺术分析的一般理论方法,所见不过皮毛,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
这类小说叙述的往往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笔端人物常是他非常熟悉的亲朋好友或自己家庭成员,作者很可能就是书中的某人。
所写之事有许多是个人忌讳莫深之事,故作者一般不肯透露出自己的真姓名,写起来不得不用曲笔、隐笔,造成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迷离恍惚的意境。
这样的著作,如果思想平庸,水平一般,人们谁还去理睬它?更不会有人为之消耗自己的学术生命。
奇怪的是它们偏偏都是出类拔萃的上上品、「天下之至文」,偌大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本,足以称得上国宝国粹。
其魅力之大,竟使一代代读者爱之若痴,趋之若狂,故而挖掘国学宝藏的学人们,也甘愿去研究它,甘愿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
《金瓶梅》《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单就文本阐释而言,动作小说、故事小说一看就懂,阐释起来也无太大困难。
《王世贞与<金瓶梅>》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
《金瓶梅》却并不那么简单,其故事乍一看「洞洞然易晓」,听起来也格外悦耳,但细细一读,疑点黑洞随处可见。
首先是「假宋写明」,即水浒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宋代,而作者实际写明代的朝政与市井生活,于是将宋明两代官职、宋明两代京师、宋明两代人物搅混在一起。
这种「假宋写明」本身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障眼法,一种作者便于自我遮饰的创作方法,如书中有一水秀才,与应伯爵为世交,两人从小一处长大,应伯爵向西门庆举荐他,一力夸赞他的才学、品德,这对应伯爵来说也许是出于真心。
而当西门庆追根问底,偏要他举出几个实例来,那实例中的水秀才却变了个样儿,变为道德败坏、才学低劣的小人,一个人物在同一人口中生出了一善一恶的两副面孔。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