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一 | 戏曲史 · 心史 · 社会史(《建构审美化的心灵史》精选篇)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一出戏能使人随着台上演员创造的角色而喜怒哀乐,从而取得潜移默化的美感效应,使人们竞做“好”事,反对“坏事”。陈洪绶在这里真切地看出了艺术形象感染力的强大。

《新镌节义鸳鸯塚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对于这个问题,明代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文人也曾发表过很多重要的宏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如元代前期戏曲评论家胡祗遹在一首《赠歌妓》(木兰花慢)的词中一开头就指出:“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这就是说,戏曲艺术就是通过展示古往今来,兴废争战之事,使众观、听者能够认识是非善恶,这是由于元代戏曲“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4]”。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这就说明了因为元剧展现的元代社会生活的广阔,说明了它为观赏者提供了认识生活的视野,以及判断是非的标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对于戏曲艺术的社会功能,一些正统文人也早已看到,如现存目莲戏剧本的最早作者郑之珍(明万历时人)即说:“设为人于此,左规矩而右准绳,佩章甫而坐通衢,执圣人之经,鸣鼓而集众,听其不望,望而去有几。”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这位郑之珍终于发现了讲道不如演戏,因此他去改编人们熟悉的目莲故事,企图用戏曲形式和形象促使人们“为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清代一位封建正统文人林以宁更从反面对戏曲艺术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社会功能做了充分估计,他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治世之道,莫大于礼乐;礼乐之用,莫切于传奇。愚夫愚妇每观一剧便谓昔人真有此事,为之快意,为之不平,于是从而效法之。彼都人士,诵读圣贤,感发之神,有所不及。君子为政,诚欲移风易俗,则必自删正传奇始矣。[5]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56.html

这是公开提出用自己的世界观和政治标准去删正民间或是进步的戏曲艺术,用来为其“移风易俗”的政治目的服务。

当然,在我们看来,讲学方式有讲学方式的好处,戏剧有戏剧的功能;讲学使人明理,戏剧使人移情,二者可以并存,不能偏废。

封建道学先生讲学的作用比不上民间艺人演戏所能得到的社会效应,这首先是由它们的“教育”内容所决定的。

但是,就形式来说,戏曲艺术的潜移默化的美感功能,的确有它的特殊的魅力在。人们在观看最喜爱最熟悉的戏曲时,无不春风满面,蔼然可亲。它们通俗易懂,机趣盎然,活灵活现,真切动人。

它们唱做念打,色色俱精,丝竹杂陈,洋洋盈耳;载歌载舞,目不暇接;服装脸谱,色彩缤纷。故事有头有尾,生动有趣;内容则离合悲欢,曲尽其致。

它们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对象,又是瓜棚田头的谈笑之资。面对着它,使人乐而忘疲,不禁随着台上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或油然而生仰慕之意,或瞿然而有警悟之心,或忧愁尽解,或感慨扼腕。

于是人们在这里既得到了娱乐,又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感染,由衷地感到什么是正义和不义,什么是善恶是非,爱什么,恨什么,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积淀为一种深沉的意识。

传统戏曲中,美好的旧日传说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以及英雄忠义之士和奸佞小人的故事,在日熏月陶中牵动着人们的内心。

像杨家将、水浒英雄、程婴、公孙杵臼、窦娥、诸葛亮、关云长、赵子龙、白素贞、崔莺莺,以及潘洪、秦桧、曹操、法海、崔老夫人……几乎家喻户晓。人物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目,甚至连三尺童子,也能眉飞色舞,议论其好坏是非。

这些形象深入人心,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的人民。可以说,许多戏曲反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反过来又在我们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一定社会制度中相对恒定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至受褒贬的社会角色,必然教化和强化人们的观念。

戏曲艺术的感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然而进入情景定义中必然“春来发几枝”。

总之在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戏剧艺术中,积淀着社会内容,也必然浓缩着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理想以及整体的审美意识。

同时人们又以一种非清晰非理性形态,以一种集体无意识形态反射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戏剧艺术的盛行发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中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行为文化,通过戏剧艺术极其清晰、生动、形象地再现着。

而戏曲艺术的性质又是由广泛的群众接受性所决定的。在文艺作品中所具有的种种基本功能中,戏曲艺术则侧重于把认识和美育寓于娱乐之中。

连环画、年画、民间乐舞、曲艺(各种说唱艺术)、通俗小说等艺术形式,构成通俗文艺的系列,与典雅的纯文学并行不衰。

戏曲艺术是真正的大众文艺。这种艺术在净化和污染人们精神世界,促进和阻滞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正由于戏曲艺术是社会的产物,就必然同社会本身一样表现出历史的继承性,利弊也就共存于其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太平盛世的积极有为和大厦倾倒前的消极无为,改革图新和因循守旧等,在近千余年的戏曲艺术发展史中,必是精华和糟粕同时摆在人们的餐桌上。

人们会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由生活环境造成的心理、气质来决定自己的取舍存弃,或从中吸取积极的力量,或从中接受消极的思想。

消极的戏曲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会导致人愚昧、复旧、返祖,阻滞社会前进的车轮;而积极的戏剧艺术作品则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空气,改良社会土壤。而在今天,一种强大的反封建主义文化浪潮重新掀起,人们通过历史的反思,不断考虑着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