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憎享 |《金瓶梅》话本证本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这某某。」崇祯本多所删除,然「这」过多,删不胜删,仍有遗存。「这」是说话人惯用语,指称某人以强化与加重语气。

带有说话人叙述特点的,《金瓶梅词话》中还常在人名之前冠以发语词「有」字:「有某某。」这是讲唱的遗存,说白也沿用。
「有吴月娘便说」(67)、「有春梅向前问道」(53),这种「有」字比「这」字在书面上还显得突兀,然而一经进入书场,由说话人讲唱便上口入耳了。

《金瓶梅妙语》

从施动与受动的关系上看,似乎接受者是被动的。其实不然,被动的反而是说话人与作者。施动者追求的是接受者信而不疑,然而欣赏者却疑窦频生。
作者欲隐还显、欲藏还露;患人知又患人之不知。大手笔的曹雪芹,也不得不遮拦招架。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曹子代读者设疑:「贾家世代诗书,何以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竟大相矛盾了。」自己再行置答。
长于心理剖析的曹雪芹,对宝黛「识分定情怀」也惟恐细心读者穷根究底,只好直白地承认:「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巴尔札克称小说是「庄严的谎话」,把谎话说得庄严,或者以庄严的形态说谎话,只是为了求得「假做真时假亦真」的效果。
聪明的作者如曹雪芹发现使接受者信而不疑殊难,莫如公然申明此系「假语村言」,从实招来为好。
这样的「假做真时真亦假」的老实态度,更为接受者所欢迎。清小说《八仙得道》多处直言不讳,对葬俗说:「与其假充内行惹人笑话,还不如藏拙一点为妙。」(25)
怕读者诘问豹子何以口吐人言且有内心活动,作者说:「列公莫说,作书人不是豹子,怎么知豹子心理?须知天下事,往往有见一知二,凭事测理的。
《红楼梦》《八仙得道》等小说,都是接受了说话的公然亮底,昭告观众切莫以假当真。
《金瓶梅词话》说话人的介入,公开说话人说「瞎话」(故事的俗称)。
从来也不会像张竹坡所担心的:「看的身分,听众也明白是在听「瞎话」《金瓶梅》把他当事实看,便被他瞒过。
这种施与受都不以假当真,接受者消除了戒备心理,不必提防受愚弄。两者间没有了瞒和骗,施动与受动的距离虽然不能消灭,然而缩短与拉近了。
《红楼梦》与《八仙得道》的作者,不是不想退隐,然而多方试验仍然穷于应付,迫使他们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前台公然亮相。可见:隐去尚且是极端之困难,退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人删定的崇祯本把说话人直接介入之处,多所删除,便大大地减却了说话「话本」的本质真实。

《金瓶梅书话》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傅憎享杨爱群 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文章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收录于《傅憎享<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