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死亡描写有四大特征:第一, 写出了人物死前的恐惧心理。李瓶儿重病时接连梦见前夫花子虚, 梦醒之后, 不是“唬得浑身冷汗, 毛发皆竖起来”, 就是“吓了一身冷汗, 呜呜咽咽, 直哭到天明”。西门庆临死前也时常梦见武大花子虚来索命。这虽缘于他们作恶多端良心被谴, 也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第二, 写出了死时的痛苦挣扎、恐怖与血腥。小说写西门庆死时的情景:“五更时分, 相火烧身, 变出风来, 声若牛吼一般, 喘息了半夜。挨到巳牌时分, 呜呼哀哉, 断气身亡。”西门庆的挣扎、痉挛、喘叫, 渲染了死亡的痛苦。写潘金莲的死, 尤显血腥恐怖, 惨不忍睹。作者是否具有施虐的变态心理, 我们不得而知, 但通过展示死亡的惨状, 以达到震慑世人的创作意图, 这是确定无疑的。纵欲最终加速了死亡, 这是作者对世人的警示。因为对于那些被欲望所操纵的麻木不仁的人来讲, 没有什么能比毁灭性的死亡更具有恐吓与震慑力了。第三, 小说写人之将死, 罪孽深重的众人却无一醒悟忏悔, 至死依然执迷不悟。因此, 死亡也许不但不能促使觉醒, 反而可能会成为激发他们更疯狂纵欲的催化剂。用死亡来警示那些欲海横波的世人是否具有实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第四, 众人死后, 作者安排了轮回转世的结局。《金瓶梅》末回, 作者写到众多死者的灵魂, 一一到普静禅师面前拜谢, 准备投胎, 西门庆、陈经济、潘金莲、武大、李瓶儿、花子虚、宋惠莲、庞春梅、孙雪娥、西门大姐, 无论纵欲身亡、病故、被杀、自尽, 也无论是善是恶, 是良是淫, 每个人都得以投胎转世, 重新再生。小说浓重的死亡气息, 使小说具有了一种悲凉基调;死亡母题也使这部世俗性质的小说产生了几许悲剧的意味。但是, 作者轮回转世的观念和情节安排却最终消解了对死亡的恐惧, 淡化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阻止了小说作者对生存意义的进一步探求, 从而使小说借死亡警示世人的救赎意识表现出更大的局限。
3.诗意的引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退隐山林, 高蹈远遁, 诗意地栖居于纷扰污浊的红尘之外, 享受自然的游冶之趣, 体验自我人格的超逸脱俗, 这是历代文人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 也成为很多文人身逢乱世时无奈而惬意的选择。《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同样拥有这样的诗意理想。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万历本《金瓶梅词话》的卷首, 有一组《四季词》 (略) 。《四季词》展示的人生令人神往:煮酒品茗, 悠闲自在;无欲无求, 淡泊宁静;翠竹疏梅, 高洁脱俗。作者有意在首回将《四季词》与《四贪词》同时列出, 将诗意盎然、平和冲淡的理想人生与蝇营狗苟、举世若狂的浊世对举, 这样的设计暗示了作者对世俗的批判以及用诗意引领世人的救赎意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可惜的是, 《金瓶梅》虽然引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 但诗性却荡然无存。这不是一个能够产生和容纳诗意的时代, 因为世人的心灵已被膨胀的欲望完全挤占, 诗意的人生无处容身。虽然兰陵笑笑生努力想要以《四季词》中的诗意人生引领世人, 救赎世人, 但由于自身缺乏执著的理想和对世俗的睿智超越, 所以他也不可能在小说中对诗意人生进行具体的诠释, 所谓诗意人生最终也就成了自欺欺人的一句空话, 剩下的恐怕更多的是对病入膏肓的社会的绝望悲吟。正如何其芳所说:“《金瓶梅》所缺少的就是这种诗的光辉和理想的光辉。问题还并不在于它是那样津津有味地描写那些淫秽的事情, 就是把那些描写全部删削, 成为洁本, 在它里面依然很难找出优美动人的内容来。”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以上从道德劝诫、死亡警示、诗意引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金瓶梅》“俗中奏雅”的整体构思和救赎意识,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和作者的局限, “雅正之音”没有成为主旋律, 这几声细微的伴奏时时被世俗之音无情淹没, 作者的救赎始终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当儒家传统的价值体系走向崩溃, 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确立的时候, 明末文人丧失了自己的价值方向和信仰崇拜, 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混沌迷乱的, 也是绝望痛苦的。兰陵笑笑生亦如是。他们往往既是愤世嫉俗、蔑视传统的狂士, 又是艳羡享受、俗不可耐的凡夫, 同时还是声色犬马、及时行乐的浪子。《金瓶梅》体现出的救赎意识和困顿灵魂, 真实地代表了明末文人矛盾悖逆的心态, 也是理解本小说创作意图和思想局限的关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1]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 (上、下)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2]胡文彬.《金瓶梅》的世界[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1987.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3]吴红, 胡邦炜.《金瓶梅》的思想和艺术[M].成都:巴蜀书社, 1987.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4]马理.世纪末的困惑[J].重庆师院学报 (哲社版) , 1998 (01)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2.html
[5]赵兴勤.诗意的消解与心灵的叩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 (09) .
《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