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诗词曲及文书中的成语共计60条,约占全书成语总数的16.3%。
虽然这一部分成语的书面语色彩较强,语言也相对文雅,但在书中占比率却较小。其原因主要是这一部分所占的篇幅有限,而且成语以四字格为主,格式较为固定,有时并不符合诗词曲的格律要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二、成语的活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大量而巧妙地活用成语是《金》书成语运用的一大语言特色。成语活用是指为了收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把原来惯用的成语变换一下构成成分而套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的现象。⑤在《金》书中,成语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一)扩展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根据行文的需要,在原成语的语素间插入别的语素或语词,从而改变原成语的结构。这又有以下几种情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1.对某个词进行同义扩展。一般将原成语中的单音节词扩展为意义相同的双音节词,扩展后,语义不发生改变。例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1)言丈夫心肠如铁石,气概贯虹霓,不免屈志于女人。(1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2)王婆贪贿无他技,一味花言巧舌头。(3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3)把二捣鬼仰八叉推了一跤,半日爬起来,恼羞变成怒,口里喃喃呐呐骂道:“贼淫妇,我好意带将菜儿来,……”(37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8.html
例(1)中将成语“心如铁石”中的单音节词“心”扩展为双音节词“心肠”,“气贯虹霓”中的单音节词扩展为双音节的“气概”;例(2)将 “花言巧舌”中的 “舌”扩展为双音节词“舌头”;例(3)将成语“恼羞成怒”中的“成”扩展为双音节的“变成”。
2.直接插入某些词语成分。插入后不影响原语义,多以插入虚词为主。例如:
(4)霸王欲向江东取救,因舍虞姬不得,又闻四面皆楚歌。(1回)
(6)看官听说:自古上梁不正则下梁歪,此理之自然也。(78回)
(7)月娘道:“……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说长并道短,我手里使不的你巧语花言,帮闲钻懒!……”(86回)
(8)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99回)
类似的用例还有“死别共生离(59回)、隔靴空揉痒(70回)、推聋儿装哑(72回)、女貌与郎才(91回)”等。
3.添加羡余成分。词语的羡余形式只是改变了原词语的形式,意义并不发生改变。例如:
(9)忽一日,大户得患阴寒病症,呜呼哀哉死了。(1回)
(10)一朝祸起萧墙内,亏杀王婆先做牙。(6回)
“呜呼哀哉死了”实际上是成语“呜呼哀哉”加上羡余成分“死”,起到了强调作用,意义上并无不同;“祸起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后再缀以“内”,为的是诗句前后字数一致。
(二)变序
根据一定的语法规范、格律要求,或风格习惯,对某一成语中的语素或词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其原有顺序,调整其内部结构,是成语活用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这一点在《金》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11)山盟海誓,依稀耳中;蝶恋蜂恣,未肯即罢。(13回)
(12)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旎;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4回)
(13)顿忘了盟山誓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顿忘了枕边许多恩和爱,顿忘了素体相挨,顿忘了神前两下千千拜,顿忘了表记香罗红绣鞋。(43回)
(14)人都道他志诚,却原来厮勾引,眼睁睁,心口不相应。山誓海盟,说假道真,险些儿不为他错害了相思病!(52回)
例(11)中“山盟海誓”与后文“蝶恋蜂恣”的结构相同,这样使整个诗句显得整齐对称;例(12)中“誓海盟山”对“海誓山盟”的词序进行变更,使之与后文“羞云怯雨”的结构对应,以求和谐;例(13)又将“誓海盟山”变为“盟山誓海”,主要是为了与下文的“来”、“爱”等字押韵,否则就破坏了整个韵律。同样,例(14)中又变作“山誓海盟”,也是为了和前文的“诚”字押韵。
一般情况下,该书成语变序只改变原来的结构特征而不对其语义产生影响,但也有例外,如:
(15)虽然有成有败,终须否极泰来。(57回)
(16)常言道:乐极悲生,泰极否来。(8回)
成语“否极泰来”意指坏的到了尽头,就会好起来。“泰极否来”,是反其意而用之,通过词序的变换很好的说明了事物之间会相互转化的道理。
(三)替换
替换指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成语中的某个构成成分替换成别的词语或语素。这种形式的活用在《金》中十分常见。例如:
(17)春梅坐在穿廊下一张凉椅上纳鞋,只见琴童儿在角门首探头舒脑的观看。(30回)
(18)看看红日西沉,东邻西舍,一个个烧汤煮饭,一个个上榻关门。那婆婆探头探脑,那两只眼珠儿一直向外,恨不的赶将上去。(57回)
以上两例中,同义词“探”和“舒”的互换,使得同一个成语产生了“探头舒脑”和“探头探脑”两种形式。再如:
(19)(应伯爵)说道:“老先儿,你也尝尝。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眼见稀奇物,胜活十年人!”(67回)
(20)月娘道:“恁不合理的行货子,生生把个丫头惯的恁没大没小、上头上脸的,还嗔人说哩!……”(75回)
“抽胎换骨”原作“脱胎换骨”,“没大没小”原作“无大无小”,同义替换后增强了原成语的口语性。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不赘举。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综合运用了扩展、变序、替换等方式的用例,如:
(21)西门庆道:“杯茗相邀,得蒙光降,顿使蓬荜增辉。”(3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