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务实的女人,不要什么名分、地位,更不喜欢文人虚假、寒酸。她只晓得有了钱才能生活快乐,她看重商人的钱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她的性观念是解放的,她的婚姻观、价值观也与其他时代的女人大相径庭。
说到生活方式的变化,最根本的一点是由过去的以节俭为美德的守财奴式转变为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消费式。西门庆花钱颇有大款的味道,不过他很精明。他的用法不外三个方面:一是用来扩大社会关系交往的人情消费;二是用于买卖投资,派伙计们到南方贩货;三是花费在女人身上。不过他挣的总比花的多,显示出那个时代商人的雄心勃勃。王六儿起初的生活并不富余,一旦走上以色谋财的路,每次从西门庆那里得到好处,不是买丫环,就是买穿戴首饰,买房子,是差不多有一个花一个的主儿。就连几日揭不开锅的应时节,一旦借来把银子,竟先拿出一半买衣服穿,买肉吃。那时人们的消费观念由此可见一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然而《金瓶梅》这部小说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更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老病根——权钱交易与人情交易。中国封建政体的特点是权力万能与权力高度集中。说“权力万能”是指事无大小无不归笼于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非王臣”。权力很霸道,不通过它,什么事都办不了。而天下权力集中于极少数人手里,一人可以决定天下命运,一人可以操纵一地百姓的生死祸福。于是百姓有事求官,便靠两样东西,关系直接者靠人情,关系不直接者靠钱财。前者是“人情”,后者是钱权交易。西门庆暴发史,就是靠了这两个非秘密的秘密武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金瓶梅》正是借西门庆的发家史形象而深刻地再现了人类发展史上钱权交易的黑暗一幕。钱权交易一方面给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带来了他意想不到的打通一切官场与一切社会关系的特有魔力,使得他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乃至可以化解来自朝廷的政治灾难,使他在权钱共享的生活中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地位、名誉、金钱、女人、荣耀、快乐),同时也助长了他目空一切的骄横、无所顾忌的大胆以及为所欲为的勃勃雄心。另一方面,钱权交易使得一丁不识的西门庆成为一方法律的执掌者,成为不知何者为惧的无法无天的执法者。神圣的法律在他的手里成了任情而用、使性逞能的工具。王六儿与小叔子偷奸案、苗青案、孙清岳父命案、盐商王四峰案、王三官嫖娼案的判决,案中人物的生与死只在他喜怒、翻手之间。天下不再是法律的天下、公理的天下,而是有权有钱人的天下,为非作歹者的天下。这样的天下岂可长久?随之而来的便是腐朽肉体与腐朽国家的一同灭亡。《金瓶梅》所暴露的正是权钱交易的罪恶和培育权钱交易的政体温床。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如果钱权交易的现象与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机体至今已不复存在,那么《金瓶梅》一书的价值便大打折扣了。如果在封建社会灭亡之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表现得愈为浓烈,正像郑振铎先生所说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那么《金瓶梅》一书的意义便非同寻常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它的深刻,不能不佩服作者历史眼光的敏锐与透彻力,不能不感慨“到底是中国社会演化得太迟钝呢?还是《金瓶梅》的作者的描写,太把这个民族性刻划得入骨三分,洗涤不去?”(《谈<金瓶梅词话>》,原载《文学》第1卷第1期)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比权钱交易更值得深思的另一民族劣根现象是“人情”。人情本泛指人的感情,而感情来自人的欲望。对此古人早有认知。孔颖达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喜怒哀乐之志于是乎生,动静爱恶之心于是乎在。精粹者虽复凝然不动,浮躁者实亦无所不为,是以古贤圣王鉴其若此,欲保之以正直,纳之于德义。”为了克制人的欲望,疏导人的感情,而不得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记正义序》,《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影印本)。正是这种对人欲的恐惧,对感情的压抑、强制,使得社会没有人欲、感情的自由市场,使得它们或者乔装打扮,假之以德礼的面具,或者转入地下的秘密活动,在无人监视的黑色世界中不断地出击,破坏阻挠它们的重重防线。于是情欲与德礼便成为一对同生共存的死对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本来以德礼为治国之本的封建中国,不仅在政治上、礼仪上,更重要的是在道德、观念上对人情层层设防,控御得极为严密。久而久之,当德礼控御沉淀为民族文化心理时,人情的表现理应大量减少,人情的观念也理应淡漠许多。然而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人的人情表现的广度、密度、深度和力度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即使在东方民族中也不多见。这究竟为什么?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首先,人情的滋长源是家庭。中国的国家是建立在家族血缘之亲基础上并由这一血缘之亲的纽带联缀起来的家庭组合体。作为华夏起源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干旱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条件比较艰苦,需要靠家庭或家族的集体力量方能更有效地战胜灾难,维持生存,家庭便成为人们生存的最基本单元。在中原一带的地方志中,村庄往往是以一家一姓命名的,一个村庄往往由一个姓氏或以一个大姓为主组成,这表明历史上人口的迁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族性迁徙。同时,一个人的降生、成长对他的家族有着巨大的依附关系,也由于家族将其每一位成员视为自身不可分离的整体,一个有出息的人的成长是那个家族共同抚育关怀的结果,也自然成为其所在家族的光荣。所以家族血缘之亲(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情)成为人的感情的诱发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