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 :《金瓶梅》人物三论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作者对蔡御史形象不是简单地处理为脸谱化的“贪官”,而是恰如其分地多角度描绘。作者有一貌似闲笔的插曲,写西门庆纵欲亡身后,家里家外都是“树倒猢狲散”的态势,而蔡御史却到灵前祭奠,并拿出五十两银子,说是偿还当年的借贷。蔡御史为何如此,作者没有交代。但这一笔写得很自然,既非褒亦非贬,蔡的形象因此而更见丰满。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此前的文学作品写官场黑暗容或有之,写得如此确切、细致的,却是非《金瓶梅》莫属,而其中又以官商勾结的“寻租”描写最为细腻生动,最有时代色彩,也最具典型意义。蔡御史的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是文学长廊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要而言之,在三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认识价值。其一,作者纯用客观叙事的笔法,通过一系列细节的对比,写出了一个人物的变化。动态写人,这在我国古代小说中可说是凤毛麟角。其二,蔡御史身上浓缩了“寻租”官员几乎所有的元素——商人的先期“投资”,出让掌握在权力手中的商机,接受“性贿赂”,提供保护伞,“寻租”官员之间的权力“互借”,等等。其三,作者的讽刺、抨击都是通过客观叙事不动声色表现出来的。蔡御史的所言所行毫无丑化的痕迹,而细体味,可丑可恶可悲实无以过之。这一点可视为开《儒林外史》之先河,某些方面甚或为后者所不及。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多情谁似贾宝玉——李衙内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金瓶梅》中没有正面人物”,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看法有相当的道理,但也未免失之绝对。至少,古代最有影响的“金学家”张竹坡就有不同的意见。张竹坡认为,孟玉楼是作者最欣赏的人物形象,甚至寄托有作者自己的人生遭际与感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他的理由之一是作者为孟玉楼设计了美好的收场,而这是其他人物都不能比的。在作品写到孟玉楼随李衙内远走他乡的时候,张竹坡批道:“写玉楼得所托矣。”“至此方结玉楼……是即所为仁也,是即所为孝也。”⑦且不论“仁”、“孝”之评是否贴切,他为孟玉楼庆幸终身有靠,所托得人的心情,还是显而易见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2.html

作品写李衙内和孟玉楼的姻缘,开始并不见出奇。李衙内名叫“李拱璧”,是个“一生风流博浪,懒习诗书”的公子哥。他偶遇孟玉楼,看上的也不过是孟的姿色。而孟玉楼看上他,一则是其家世,“田连阡陌,骡马成群,人丁无数,走马牌楼”;二则是“看见衙内生得一表人物”。孟为了终身有托,还把庚帖上的年龄改小了三岁。这些,可说是和全书写实、批判的笔调基本一致的。

 

二人成亲后,感情日笃,“每日燕尔新婚,在房中厮守,一步不离。”不料好事多磨,陈经济忽生非分之想,数百里路找上门来,企图讹诈、骗奸孟玉楼。孟玉楼出于自卫,设下计策陷害了陈经济。不想计谋败露,并连累到公公李通判。这里,作品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这李通判回到本宅,心中十分焦躁,便对夫人大嚷大叫道:“养的好不肖子!今天吃徐知府当堂对众同僚官吏,尽力数落了我一顿,可不气杀我也!”夫人慌了,便道:“什么事?”李通判即把儿子叫到跟前,喝令左右:“拿大板子来,气杀我也!”说道:“你拿的好贼!他是西门庆家女婿。因这妇人带了许多妆奁、金银箱笼来,他口口声声称是当朝逆犯寄放应没官之物,来问你要。说你假盗出库中官银,当贼情拿他。我通一字不知,反被正堂徐知府对众数说了我这一顿。这是我头一日官未做,你照顾我的。我要你这不肖子何用!”即令左右雨点般大板打将下来。可怜打得这李衙内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夫人见打得不像模样,在旁哭泣劝解。孟玉楼立在后厅角门首,掩泪潜听。当下打了三十大板,李通判吩咐左右押着衙内:“及时与我把妇人打发出门,令他任意改嫁,免惹是非,全我名节。”那李衙内心中怎生舍得离异,只顾在父母跟前哭泣哀告:“宁把儿子打死爹爹跟前,并舍不得妇人。”李通判把衙内用铁索墩锁在后堂,不放出去,只要囚禁死他。夫人哭道:“相公,你做官一场,年纪五十余岁,也只落得这点骨血。不争为这妇人,你囚死他,往后你年老休官,倚靠何人?”……通判依听夫人之言,放了衙内,限三日就起身,打点车辆,同妇人归枣强县家里攻书去了。⑧

 

这里有两个情节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李通判痛责之狠:“雨点般大板打将下来,可怜打得这李衙内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把衙内用铁索墩锁在后堂,不放出去,只要囚禁死他。”另一个是李衙内的痴情。在生死关头,甚至还有不可知的后患(陈经济讹诈的罪名非同小可),他不顾父亲的淫威,当李通判要他“即时与我把妇人打发出门”的时候,他是:

 

心中怎生舍得离异,只顾在父母跟前哭啼哀告:“宁把儿子打死爹爹跟前,并舍不得妇人。”

 

这一段文字向来未曾被研究者注意,其实颇有独特的价值。

 

我国封建时代,儿女的婚姻向来要有父母做主。《礼记》对此有十分详细的规定,其中就有: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莫不衰。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