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名医手法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可是她来探病还在王姑子之后,以致奶娘如意儿也忍不住要讽刺她了。

探病者的嘴脸(事在第六十二回)
这位自称太医的赵捣鬼,猜李瓶儿的病症,一次不中,两次不中,连猜五次都不中,最后还是西门庆告诉他:
作者是用杂剧中丑角出场白念说词形式,来给他作个“自画像”的。这是传统戏曲中常用的一种反讽手法。但到了“正文”时这个角色却是一本正经的自我吹嘘的。
赵先生道:“不打紧处,小人有药,等我到前边写出个方来,好配药去。”
得钱一味胡医,图利不图见效。
他开了药方,何老人又驳他了。
撮药治病无能,下手取积不妙。
我做太医姓赵,门前常有人叫。
还有一个吴银儿,她是曾经想尽办法要拜李瓶儿做干娘的,李瓶儿初起病时,她还来过服侍;病一重,她就绝迹不来了。有一次西门庆想叫吴银儿来陪病人,对李瓶儿说:“你若害怕,我使小厮拿轿子接了吴银儿和你做两日伴儿。”李瓶儿摇头说“你不要叫她,只怕误了她家里勾当。”意即别阻人家“搵银”也。李瓶儿倒是颇得人情世故的。
“冠带医士”即是有职位的官医。乔大户用何老人的儿子是官医一事来坚定西门庆的信心,这个“介绍”的本身已经是够“妙”的了。
何老人听了便道:“这等药吃了,不药杀人了!”赵先生道:“自古毒药苦口利于病,lib•若早得摔手伶俐,强如只顾牵缠。”
头疼须用绳箍,害眼全凭艾蘸。
俗语云:“一山不能藏二虎”,于是先来的何老人就“伸量”这个后来的赵太医了。
按:成语本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此处把良药改作“毒药”,自是讽刺这位赵太医的。“摔手伶俐”云云,意即是说“去(死)得爽快”之意。西门庆已识穿他是庸医,又听他说了这等言语,当然大怒了。骂道:“这厮俱是胡说,教小厮与我扠出去!”不过由于乔大户替他说情,最后西门庆还是给了他二钱银子。“那赵太医得了二钱银子往家,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
按:王叔和是魏晋间名医,他著的《脉经》是中医学最早的脉学专著。这个医生自夸于医书无所不读,其名却是“赵捣鬼”,亦是“妙极”,!
行医不按良方,看脉全凭嘴调。
赵捣鬼被赶跑后,何老人方始揭他底细,只是“专一在街上卖杖摇铃,哄过往之人,他那里晓得甚么脉息病源。”但后来李瓶儿吃了何老人开的两帖药,也是“不见其分毫动静”。鲁迅说的一项写作技巧是“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机。”对赵捣鬼的写法是用前者,对何老人的写法是用后者。正写反写都刻画出庸医面貌。
只会卖杖摇铃,那有真材实料。
寻我的少吉多凶,到人家有哭无笑。
得过她施舍的观音庵王姑子来探病,从下面这段叙述,可见炎凉世态。
讽刺庸医的妙诗(事在第六十一回)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6130.html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1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