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魁 | 《金瓶梅》的方音特点续说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33回:(知)为时机如;51回:

‧‧‧‧‧
遇义;74 回:遇意;〔词曲韵〕33 回〈山坡羊〉:义举碎虚垂去亏贼谁;
39 回:〈耍孩儿〉:内知意女彼际西;49回《渔家傲》:书除凄知书处谁絮会;70回〈端正好声〉:非气夷衣食惧迟罪遗你;1回〈山坡羊〉:配觑对立比石体芝美知基;
19回〈折桂令〉:枝脂实许辞时思思;33回〈山坡羊〉:誓四气虚取值知背子;
44回〈山坡羊〉:萃自遇(往香讲)弃已时期期里;51回〈五供养〉:子去(顶尊)主住(坐音)祖苦虎识苦居(耶)
52回〈折桂令〉:枝脂儿许辞时思思;55回〈驻马听〉:篇子砌西(觉)倚处;
61回〈山坡羊〉:会寄意比记寺比倚意去对肢离醉矣帏水;
66回〈五供养〉:主气珠(界)主及(溟界)主始(魂界)
79回〈驻马听〉:悲知女私住辉(夫奴)辈妻(污途付)
89回〈山坡羊〉:滴气此赤你你处飞知里;
100回〈鹧鸪天〉:(夫胡符)弛疾舒。〔文语韵〕60回韩道国酒令:鸡株书;28回俗语:主取;
76回俗语:枝株;88回俗语:地处;66回俗语:足续。
鱼模三等变ü,音色离开u 远了,而跟i 接近了。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跟齐微通押的现象。这里说的鱼模三等,不包括非组、章组声母字。我们有证据表明,这类字在《中原音韵》时已无i介音,已和一等性质相同。(参见「非敷奉的合并」一节)
在《金瓶梅》时代的韵语材料中,鱼模三等跟一等通押的例子极少,文语中无例,诗中只有第七十八回「(壶)珠敷」为韵的一首,词曲中也只有第七十三回以「初书珠顾苦」为韵的一首。
《金字经》似是当时之作,但可看作是两个韵段,前三句押ü,后二句押u
其余如卷首的〈行香子〉,第五十五回的〈满江红〉,第二十回和第八十二回的〈鹧鸪天〉都属于抄录前人的成作,不能反映时音。即使统算在内,也不过六首,远不能跟与齐微通押的形势相比。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金瓶梅》时代的鱼模三等已经读成了ü。
跟现代音相比,当时的ü韵母字很多,除了喉牙音、泥来母、精组字和现代一样是ü韵母外,还包括现代读u的知章组和日母字。
万历年间成书的王荔《正音》的「居」韵同样还包括知章组字。

《韵略汇通》书影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崇祯年间成书的《韵略汇通》也可以印证我们的认识,这本韵书把《中原音韵》的鱼模部一分为二,一等字、非组字和庄组声母字(即韵图中列二等的)组成呼模韵,三等字和齐微韵中的i韵母字组成居鱼韵。
《康熙字典》前面所附的〈字母切韵要法〉,在「械」摄,把「得低都猪」列为四呼代表字。这也表明在明末清初,鱼模三等知章组字,仍然保持ü韵母。
ü 韵母的产生标志着撮口呼的最终形成。其余合口三等韵的ü 介音应该产生的更早。
还可能有方言成分,胶东方言至今仍有章组ü 韵字。这可从音理和事实两方面推定。
从音理上讲,复合韵母iu 都已经变成了ü,那么复合介音-iu- 更应该在此之前变成-ü-
介音作为声母和主元音之间的过渡,在时间上是短暂的,不容易保留复合状态,前高舌位和圆唇口型几乎同时完成,很容易合成撮口介音-ü-
从事实上看,知章声母后的ü 韵母现代变成u 韵母,而知章声母后的其他合口三等韵在《金瓶梅》时代已经跨过ü介音阶段,成了u介音的合口呼(例证见下节)
而且舌面声母jqx也已经产生,这个变化也是以ü介音和i介音为前提条件的。
可见在《金瓶梅》时代以前,甚至在《中原音韵》之前,ü介音已经产生了。但是ü韵母的产生是《中原音韵》以后的事情。
从等韵学资料看,较早把鱼üu分韵的有濮阳涞《韵学大成》1578、袁子让《字学元元》1603、吴继仕《音声纪元》1611、无名氏《韵法直图》、李世泽《切韵射标》1615,都是万历年间成书的。
这正是《金瓶梅》创作流传的时代,ü韵母的产生应在此稍前的时间。
由于《金瓶梅》稍前时代二等韵的分化和ü 韵母的形成,汉语音韵呈现出开齐合撮四呼的格局。所以叶秉敬《韵表》1605才以「四派祖宗」来统摄韵类,《韵法直图》才有了「齐齿呼」「撮口呼」的命名。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康熙字典》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三等韵知系字的变化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三等韵是主元音或介音是i 的韵母,知系声母中庄组和章组宋代已经合并为舌尖后音,稍晚一段时间知组也读成舌尖后音(日母和日母字的变化另作讨论),舌尖后辅音和舌面元音在发音部位上的矛盾,导致了三等韵知悉系字的一系列变化。
我们把中古的三等韵开口、合口两类的变化分别叙述。
开口三等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首先是止摄章组字,i 韵母变为舌尖后元音-i,这发生在宋末元初,发生在《切韵指掌图》到《中原音韵》之间的时代。
在《中原音韵》里,这些字已经和齐微韵有别,而和《切韵指掌图》时已经形成的舌尖前元音并为支思韵。
这个变化之后,蟹摄三等和一些三等入声韵脱落辅尾又形成一批新的i 韵母字,大致同时,知组声母也变成了舌尖后辅音,形成了新的舌尖后辅音和舌面元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原止摄和知组新值的矛盾,新i韵母跟知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