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魁 | 《金瓶梅》的方音特点续说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知、庄、章)声母的矛盾。

与此同时,其他三等韵的i 介音也强化为明确的韵头,跟知系声母的矛盾也突出了,和上述i韵母知系声母的矛盾具有了同样的性质。
i 韵母或i 韵头跟舌尖后声母的配合关系,清楚地表现在《中原音韵》音系中,这就是知系三等跟二等分成对立的小韵。
在江阳韵和车遮韵虽无对应的开口二等字,知系字的韵母也应该是有韵头的,我们赞同李新魁的拟音(参看《中原音韵音系研究》),而觉得杨耐思把江阳韵章组知组拟作无韵头的ang欠当(参看《中原音韵音系》)
《中原音韵》时代以后,这种i 韵母和i 韵头被舌尖后声母同化,分别转化为舌尖元-i韵母和过渡音,也就是说,开口三等在舌尖后声母字中都成了开口呼韵母。
这种变化在《金瓶梅》时代已经完成了,可由以下各组同音字为证。
(「知谢」又作「支谢」)、《中原音韵》齐微韵字今读同支思韵字,例如:「知」「支」同「知」同「志」(「卜志道」谐音「不知道」)、「知」同「止」(「不知」又写作「不止」)「直」同「只」(「一直」写作「已只」)、「石」同「时」(「僻时」又作「背石」)、「识」同「试」(「孽识茫茫」写作「业试茫茫」)、「世」同「事」(「管世宽」谐音「管事宽」)「势」同「侍」(「左势下右势下」又作「左侍下右侍下」)
《中原音韵》「升shing」「生sheng」不同音,《金瓶梅》二字同音sheng,「升天」又作「生天」。
《中原音韵》「趁chin」「衬chen」不同音,《金瓶梅》二字同音chen。
「称」有相副义,《中原音韵》当读chin而失收,《金瓶梅》也读chen,所以「称愿」又作「趁愿」,「赭黄袍偏称蓝田带」(《水浒传》语),「金瓶梅」作「赭黄袍偏衬蓝田带」,可见《金瓶梅》时代「趁、衬、称」同音。
合口三等的变化,除了前面「ü 韵母」一节讲到的遇摄一类是主要语音的变化以外,其余三类分述如下。
止、蟹两摄三等的性质是主元音较细决定的,合口性质是u 介音决定的。这一类合口三等的变化是主元音的变化,在《中原音韵》时代,已经读ueiui了,这就是齐微韵的合口类,其知系字读音已经定型,至今没有显著变化。
山摄的合口三等,一般认为介音既有细音特点,又有合口圆唇性质,拟作复合介音iu
直到《中原音韵》,各家拟音仍是这样的格局。但是至少在《金瓶梅》时代之前,这一类合口三等韵已经分化。
知系字的变化是介音中的细音特点被声母同化,韵母读成合口呼,精见系字的变化是介音合成为ü韵头,并同化了声母使之成为舌面辅音。
这里只举知系字变合口的例证,精组见系字的变化另见「舌面音的产生」一节。
山摄合口三等的知系字,在《金瓶梅》时代已经分别读同山摄的合口二等字。
现代的「赚钱」的「赚」字,在《金瓶梅》时代写作「转」或「撰」,并与「传」谐音。
李外传和贲地传分别谐音「里外赚钱」「背地赚钱」,「撰」钱「撰」金银又写作「转」钱「转」金银。
「传、转」原系山摄三等,《中原音韵》归先天韵,「撰」原系山摄二等,《中原音韵》归寒山韵,《金瓶梅》中三字同音,都读作zhuan
而「赚」字《中原音韵》读zham,归监咸韵,《金瓶梅》只用于「欺骗」义,应读zuan,与上述三字不同音,所以不相互替代。
江摄的合口三等,其合口性质是主元音的圆唇倾向演化为u 介音,其细音特点被庄组声母吸收,这两种变化大约是同时的,就现有的语音史数据看,似乎没有细音合口性质同时存在过,即没有iu介音阶段。
这种细音消失、合口形成的变化在《切韵指掌图》时代已经完成,所以跟江摄知组字放在同一个图里。那时的知组江韵和庄组阳韵字已经韵母相同,只是声母有别。
在《中原音韵》时代,知、庄两组声母都演化为舌尖后音,两类字也就同读了,归并入江阳韵的相应同一小韵中,如「庄」「桩」就在同一小韵。
《金瓶梅》也是如此,即江韵知组字和阳韵庄组字同音。这表明《金瓶梅》和《中原音韵》在音系上有相承性质。
「庄」(庄母阳韵)「桩」(知母江韵)同音,「一桩事」又作「一庄事」。
「创」「抢」(初母漾韵)「撞」(澄母绛韵)同音,「白来创」又作「白来抢」,谐音「白来撞」。
「床」(崇母阳韵)「窗」(初母江韵)同音,「东床驸马」写作「东窗驸马」。
至此,我们可以把三等韵知系字在《金瓶梅》时代的读音归纳如下:
①声母后i 已不存在,i元音读成-ii韵头已弱化为过渡音,中古开口三等在知系声母后都读成开口呼;
中古遇摄三等和部分入声韵的合口三等韵,读成ü,是知系字中唯一的撮口呼韵母;
③其余中古合口三等韵,由于知系声母后i 韵头的弱化,都读成合口呼韵母。

《切韵指掌图》

疑母微母的消失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疑母在《蒙古字韵》《中原音韵》中还没有完全消失,但就大部分字来说平声的跟云母、以母并为一类,上去入声跟影母并为一类,即读成零声母了。
明成化年间成书的章黼《韵学集成》(1481)里,疑母尚处在开口韵(中古一等)中。
万历年间成书的濮阳涞《韵学大成》(1578)才明确地消失。
《金瓶梅》中疑母消失,从时间上说是可信的。我们把有关例证按中古等次分列在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