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 |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我抱着卡片,连蹦带跳跑回宿舍。时19623月。

1961 年北京市委决定开办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1961 年,我毕业后留校做助教。从32斋搬进一人一间的29斋助教宿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这里与何先生的燕南楼寓所,隔楼相望,近在咫尺。斯时,先生虽被错划为右派,身心俱受摧残,却怡然达观,不以为然。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世俗子以白眼相视,我对先生却愈加崇敬,踏破门坎,朝夕相问。直到1965年为止,三年有余,说是他的研究生,可;说是私淑弟子,亦可。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先生以「南洪北孔」为题,告我如何收集资料。他要求我先把清代顺、康、干三代的正史、别集、野史、稗乘,通览一遍,记下与洪、孔有关的史料。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从作家的家世、生平、交游入手,作品系年,因人立传,因事纪年,乃至月、日,尔后方可谈到「研究」二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由此引发,先生从国内外公私藏书特点,到版本、纸张鉴定;由宁波天一阁,到南京八千卷楼、上海嘉业堂以及陵氏庋藏被日本男爵买走变为静嘉堂,详加介绍。从敦煌写本到宋刻元椠、明之活字本,而且翻箱倒柜,拿出他的珍藏秘籍让我寓目,加深印象,完全把我带进了一个古老的文化世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纵览古籍,神游书苑,摩挲实物,心与古会,清贫学子之苦,尘世扰攘之劳,不复关情,平生之乐无逾于此者矣。就连我与《金瓶梅结下姻缘,也是先生带我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当翻阅《尺牍偶存》《友声集》时,发现了张潮给张竹坡的三封书信而发端。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文化大革命起,先生由北大搬到北新桥,我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先生仙逝,我恰不在京,未能最后看望我终生难忘的恩师一眼。每念及此,不禁潸然泪下。总结先生的教诲,只有四个字:为学老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几十年来,我正是遵循先生的这一教导,由点到面,由面及代,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对明清小说戏曲作了一些研究。看起来很笨拙,但我内心却觉得很充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79.html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

我按照先生的要求,先是在北京翻阅史料,连清华大学的三十万册古籍也不放过。

他们不开架,暑假我就帮助他们整理。仗着年轻力壮,在地下室整整呆了两个月。天热气闷,我就赤脚光背,只穿一条短裤,仍汗如雨下。

原来不让我看书的图书管理人员也被感动了,连中午饭都买给我吃。边整理边找寻我需要的史料,徐咸浴的《世德堂诗词乐府钞》三十卷,就是在那里发现的。

其中记载了与孔尚任有关的珍贵史料,以确凿的文献证明《桃花扇》中的名曲〔哀江南〕,原来出自徐咸浴的手笔。其后,我又自费去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笔歌》就是在天一阁发现的。

短短几年,所作卡片十大捆。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从1962 年起,开始在《光明日报》《文汇报》《新建设》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至文化大革命止,约十余万言,其中以研究孔尚任的文章居多。

《小说戏曲论集》

刘辉 著

我第一次看到《金瓶梅》这部书是大学时代。

当时苏联留学生B‧K‧塔瓦罗夫在天津旧书肆上买到广文书局经删节后出版的《金瓶梅》,四册。

暑假回国时海关不让他带走,我是他的辅导员,就转送给我。印象淡薄,书也早已散佚。

集体科研编《历代歌谣选》,民研会的陶钝先生主其事,找我们座谈了几次,印象最深的是叫我们找找江绍原先生,并在他的带领下访问了仍住在八道湾的周作人。

这位鲁迅先生的胞弟,其时已老态龙钟。他的日本夫人跪请我们进屋,弄得我手足无措。而他一口浓重的绍兴话,我一句也听不懂。

其次就是提到《金瓶梅》,说那里面也有歌谣,应当抄出来。回到学校找书,遇到麻烦。

1957年影印的《金瓶梅词话》,中文系的教授才有资格买。系资料室有一部,控制极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让看看,自然不是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

真是名符其实的一目十行,至于补以入刻的那二百幅图,对不起,早收起来,翻都不准翻。

吴组缃先生讲《小说史》,《金瓶梅》谈得很概括,倒是周扬同志的一次报告,给

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中心是谈毛泽东思想,包括他的文艺思想,是时代智慧的集中。

谈到《金瓶梅》,他有个很好的比喻。大意是:《金瓶梅》描绘的明代现实社会生活,相当全面,也很深刻,好似一个烈日曝晒下的大粪缸,臭气熏天。而作者又拿起一根棒子,在那里尽心搅拌,更无法使人忍受了。比喻得很形象,使我对《金瓶梅》有个总体把握。

由于看不到原书,研究是提不到日程上来的。

我初次认真阅读《金瓶梅词话》,已是1973 年了。

我从谭天健同学处借来,静静地读了两遍,我被它描写社会生活之深刻所吸引,尤其和明代其他长篇小说相比,自有其不朽价值,便下决心要研究这部奇书。但颇少暇日,又手头无书,这个决心也就搁浅了。

待到1982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纂完毕,我才真正腾出空隙来,潜心研究《金瓶梅》。其契机,想不到来自赵景深先生。

因编《戏曲卷》,我结识了赵老,他是分编委副主任,我去上海总要拜望他老人家。

他的研究生陆树仑、李平、江巨荣,又是我的好友。他们每周都在这位慈祥的长者家里聚一次,问学切磋,气氛融洽,只要我在上海,每次必到。

赵先生藏书颇丰,尤以小说戏曲居多,他的学生都可以借走,只要登记一下即可。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