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 | 《金瓶梅》表意含蓄化探绎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金瓶梅》借象表意的手法,就是借鉴了史传文学中的“春秋笔法”、“互见法”和韵文中的“互文见义”法以及说唱文学中的许多婉曲达意的文法。
“春秋笔法”包括“一字衰贬”的“微言大义”和为尊者、亲者、贤者讳的“讳笔”。
写月娘的贪财、西门庆的粗卑,每每用“隐笔”,写西门庆与诸妻妾情人的性行为,潘金莲、王六儿处着墨最多,而对孟玉楼则往往避而不写,暗示出作者刘人物的好感、同情,此是“讳笔”。
金瓶梅》表意形态中的映示型与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传统散文尤其是韵文中的“互文见义”这两种文法有相似同工之妙。
金瓶梅》中受诗词抒情写意化艺术传统影响的痕迹也较显著。
我国古典诗词一般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象的并列,构成一组组画面,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诗词的物象组合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借代形式,上下蝉)狱对比映衬式,由诗歌意象跳跃性规定的必用的节制省略手段,“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式的欲言故止的遮蔽手法等都是很常见的。
《金瓶梅》中大量地运用诗曲抒情达意,说明作者对诗词的艺术手法是很熟悉的,故而有意无意地运用到了小说的意象组合中来。
《金瓶梅》以前的长篇小说,也吸收了史传、说唱和诗词中一些委婉含蓄的手法。
诸如,为了使情节发展跌宕多姿,常常出现动静、冷热场面的间插,时而金戈铁马,时而灯下观书,忽而刀光剑影,忽而洞房花抽,从而在壮美场面的夹缝中,不时出现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
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唐玄奖木仙庵吟诗”等。
为突出某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常采用一些侧写、映写、烘托等手法,如《水浒传》的“衬宋江奸诈,不觉直写作李速直率,要衬石秀尖刻,不觉写作杨雄糊涂”[10].“温酒斩华雄”衬托出关羽的“勇武”;大闹天宫,十万天兵败北,显示出孙悟空本领卓绝,等等。
上述手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隐而愈显”,使情节显出波湘,使人物特征凸现出来,“隐中见显,从比衬中求兀立,在隐匿中露豁然,于不知不觉中层层谊染,旁逸叙出地把一个个`活’的典型形象,蓦然地推到读者的眼前,使人倍觉质实而显豁。”[11]
二是隐曲手法只是作为表现壮美的补衬、点级,未能形成一部小说表意委婉的整体风貌。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所以没有形成隐曲含蓄的整体艺术风貌,那是由于传奇小说描写对象和美学追求不便于采取过多含蓄表意手法造成的。
以往的长篇小说都是描写英雄(神魔英雄、历史英雄、草泽英雄),演述他们的壮烈行为、传奇故事,通过历史的大事件、大场面,再现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此类审视生活的视角和创作目的,规定着作家的审美情趣崇尚壮美,习惯用夸张、对比、映衬等手法表现伟大和崇高。
又由于这些小说的题材积果来自于说话,因而不能不受传统说唱形式的影响,从而制约着作家追求新奇明快的艺术风格,而排斥表意的稳曲含蓄。
发展到《金瓶梅词话》,虽名为“词话”,却以平凡人物为描写对象,情节淡化,人物描写内向化,故事琐碎,结构复杂,人物语言冗长,不少语言难以出口,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金瓶梅词话》不是编给说书艺人说给市民听的,而是写给读者案头欣赏的。作者追求的不是壮美和一眼见底的浅畅,而是纤细柔美和品之不尽的韵味。
《金瓶梅》表意含蓄的美学风貌与出现在它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相比是很突出的,它既继承了前者含蓄的笔法,又是对前者的集中和突破,同时也给予后来的《儒林外史》、《红楼梦》以较多的影响。
《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是借鉴了《金瓶梅》又发展了《金瓶梅》的。
作为“深得《金瓶》壶奥”[12]的《红楼梦》,则更多、更成熟地采用了遮蔽、节略、映示、借代的表意方法,把小说的抒情写意化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瓶梅》借象表义的含蓄化手法,在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居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

《许建平<金瓶梅>研究精选集》封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注 释: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1、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参见朱荃宰《文通》卷七,明天啓刻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2、尺蠖斋《东西晋演义序》,《东西晋演义》,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2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3、阿英《小说闲谈》,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61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4、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第299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5、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第43-44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185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7、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第32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2.html

8、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第28页。

9、兰陵笑笑生著,白维国,卜键校注《金瓶梅词话校注》,岳麓书社1995年,第15页。

10、施耐庵著,金圣叹评点《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