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有 | 《金瓶梅词话》相面断语考辨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崇祯本《金瓶梅》插图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吴神仙相吴月娘的断语多从封建妇道出发,这既是当时相术材料的内容特征,也是《词话》作者的创作动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家道兴隆”,“衣食丰足”,“必益夫而发福”都是月娘当时生活的写照,“必善持家”也不过分,“必得贵而生子”虽然与月娘生孝哥时的惨景不符,仍有一半事实。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若无宿疾必刑夫”暗示出西门庆有难,“六亲若冰炭”则写出了月娘性格的另一方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李娇儿的断语多贬词,正符合这个妓女出身且三心二意的人物身份。“非侧室,必三嫁其夫”,西门庆死后,她是第一个出西门家而改嫁的妾,“广有衣食而荣华安享”。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孟玉楼的断语类似月娘,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楼月善良终有寿”。所以,她是“一生衣禄无亏”“平生少疾”。后嫁于李衙内,夫妻恩爱,“晚岁荣华定取”,“到老无灾”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威媚兼全财命有,终主刑夫两有余”,玉楼先后刑克杨宗锡、西门庆二夫,终与李衙内白头偕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潘金莲的断语仅三两句,却已是将她的性格情态和悲惨命运全盘托出,“多淫”、“刑夫”,张大户、武大、西门庆都死在她手下胯下。“人中短促,终须寿夭”,亡年仅三十二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吴神仙给瓶儿的断语十分巧妙地勾勒出这个女人矛盾的一生:道德与欲望,幸福与痛苦,光明与黑暗。“富室之女娘”是事实,“素门之德妇”终难成;“必产贵儿”,“必受夫之宠爱”,“频过(遇)喜祥”,但“常遭疾厄”,终于是“三九前后定见哭声”,“鸡犬之年焉可过”,二十七岁就夭折而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84.html

孙雪娥虽不是妓女出身,但原本低贱,吴神仙给她相面的断语与李娇儿差不多。“虽然出谷迁乔,但一生冷笑无情,作事机深内重”,又“主凶亡”,“不为婢妾必风尘”,后来多受磨难终被逼上烟花之路,含恨死去。

西门大姐的一生也够坎坷,吴神仙的断语多贬意。“破祖刑家”,“家私消散”,“寿亦夭”,“处家室而衣食缺乏,不过三九,当受折磨”。

这是她短短一生二十四年命运中最后几年作为陈经济妻室的概括。“唯夫反目”,责任在于父母给自己配错了丈夫。

吴神仙最后相的是春梅,断语中的“禀性要强”,“为人急燥”,“常沾啾唧之灾”都是这个人物性格的真实表现。

而“必得贵夫而生子”,“早年必戴珠冠”,“益夫而得禄”,“三九定然封赠”,“一生受夫爱敬”,都是吴月娘等人当时惊讶不明白的,在春梅愤然走出西门庆家,进了周守备家之后,这一切都在她身上应验了。

第二处相面情节,虽说是直到第九十六回才出现,但对作为八十回以后才升为第一号男主人公的陈经济来说,其意义同前者一样,作者也是借叶头陀之口,用相面断语道出最后二十回中的男主人公的命运及其主要情节。

由于情节已经发展到第九十六回,所以有不少断语是带有回顾性的(在叶头陀看来,又都是相得准的),如“做作百般人可爱,纵然弄假不成真”,“一生心伶机巧,常得阴人发迹”,说的是他受西门庆和吴月娘重用,又与潘金莲勾搭。

“子丧妻亡”,“人亡家破”“一生惹是生非”,“倾家丧业”,又点的是他近几年来,与吴月娘、西门大姐的矛盾冲突。起因当然在于他与潘金莲的私通和买娼宿妓等是非之事。

而“初主好而晚景贫穷”,“卖尽田园走他乡”,说的是他当时无家可归的境地。“后来还有三妻之会”,预示出他通春梅、娶葛氏和会韩爱姐的情节。“图酒色欢娱”,“三十上小人有些不足”,则将他的结局托出。

由此而论,我们看到,相面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作品并不只是为了写相面而设计这两处相面情节,而是在反映这种社会真实的同时,借用这种情节用相面断语来道出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之谋篇布局的宏观框架。

这种构思,可谓是别出心裁。其精妥微妙之处,令人想到《红楼梦》中提纲挈领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对全书的意义以及该回中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作用。

我们很难否定这样一种推论:曹雪芹也许正是领会了《金瓶梅》第二十九回相面情节和相面断语对全书的意义,而构思出他的第五回,编撰出其中的判词和曲词。

其次,结合上下文的对比和分析,《词话》如此照搬抄引相术材料,而这种抄引又是十分地内行,抄引的断语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密切相吻合,进而必然地成为全书情节框架和人物性格命运的高度概括,令人难以相信作者会是“大名士”之流,倒是书会才人之辈,常与市民中三教九流相识,具这般本事,才会有此等独特而又俚俗的文心妙思。

《金瓶梅人物榜系列》

文章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完稿于1992年元旦1992年6月在山东枣庄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会议”上宣读,后收入《陈东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