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连 | 《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下)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与古代小说中的方言研究相类似的是,也有人以故事中的某个表示官职、地名的词语,作为考证作者或作品成书年代的主要证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其基本方法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的职官或地名,与小说作品作相应的对照,以确定小说作者生年或成书的上下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从理论上说,这当然也不失为一个考证的方法,但要想使结论科学准确,有相当的难度。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你必须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把这些地名或官职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到底始于何时终于何时,其变化情况如何,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在进行这个工作时,尤其应该强调「说有易,说无难」的原则,否则便会产生明显弊病。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我们可以举几个以职官、地名进行古代小说考证的例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 一)《水浒》第六十三回说关胜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 据清代孙承(注:此处所引书名有误,应作《春明梦余录》。)所载: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 「公(关羽)于(蜀)泽《清明梦金录》后主景耀二年追谥壮缪侯,……(宋)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三年(注:原文作五年)又封义勇武安王,高宗二年加封壮缪武安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3.html

  • 下结论说《水浒》中称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应是宋南渡前后的用语[32]。

  • 但据明陈耀文撰《天中记》卷四十六引〈吴郡关祠宋刻〉:

  • 「宋真宗祥符间,解州盐池减水。帝遣使持诏至州祈祷。使至,夜梦城隍告曰:『盐池涸者,患在主盐池之神蚩尤也。昔蚩尤与轩辕帝争战,帝杀之,至今遗迹尚存。

  • 闻朝廷创立祖殿,蚩尤怀雠,故竭盐池耳。』使者闻神语,觉,回奏于帝。既而……盐池如故。帝遣王钦若赍诏至王泉山,致享祠下,以谢神贶。复新其庙,赐额曰『义勇武安王』。徽宗朝加封崇宁至道真君。」

  • 又明陆伸〈太仓关王庙记〉亦云:

  • 「伸尝考之,公在汉末封为汉寿亭侯,至宋祥符以来,始有义勇武安王之号。迄于元之延佑,则并诸号为一,多至八十余字,而滥极矣。」

[33]

  • 按照这两处说法,关羽封义勇武安王早在宋祥符(1008-1016)年间,比《春明梦余录》所说宣和五年(1123)早了一百多年。

  • 如果此说成立,则「『义勇武安王』是宋南渡前后的用语」这个结论也就不成立了,而《水浒传》的这段描写的创作时间也要大大提前。那么究竟是哪一种说法更可信,显然还需要再作进一步的考证,不能匆忙地下结论。

金瓶梅词话》

  • 二)《水浒》第三回:「鲁达看见众人看榜,……祇听得众人读道;『代州雁门县,依奉太原府指挥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

  • 有人据《明会要》卷四十二谓明洪武三年始设各地都指挥使司,太原都指挥位司设于同年,认定《水浒》这段文字写在洪武三年以后。他还就《水浒》第五十回「我这个贤弟孙立……今奉总兵府对调他来镇守此间郓州」一语,引《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二「国初武事,俱寄之都指挥使司。其后渐设总兵,事权最重」而断言《水浒》这段文字写在明代中叶以后[34]。

  • 今查「指挥司」《元史》中凡八见,如卷十「癸未,增置五卫指挥司。」

    卷四十二:元顺帝至正十年十月,「是月大名、东平、济南、徐州各立兵马指挥司以捕上马贼。」

    那么说《水浒》的这段描写成于明中叶的结论,显然就难以成立了。

  • 三)有的学者为证某些所谓「宋话本」实乃元人作品,引〈柳耆卿诗酒玩江楼〉中的「保举耆卿为江浙路管下余杭县宰」一语,认为这是元代人的说法,「因为宋代祇有两浙路,不但没有江浙路,甚至没有『江浙』这样的说法」,「元人习惯于把县说成是『××路管下』」。

  • 论者又据《元史‧百官志七》谓元代设立江浙行省在至元二十二年(西元 1285),断言这篇小说当出于至元二十二年后35。

  • 那么,宋代究竟有没有「江浙路」的说法呢?小说作者是「想当然」,还是有所根据呢?

  • 查《宋史》卷七,有「己亥,遣使巡抚江浙路」之语,卷一百七十五又有「先是江浙路折帛钱,岁为钱五百七十三万余缗」之语,另外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都有「江浙路」的说法。

  • 至于「江浙」的简称,早在《北史》中就出现了,其后新旧《唐书》、旧《五代史》中也屡见不鲜;到了宋代更是普遍,仅《宋史》中就有一百九十五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一百五十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一百二十三处。

  • 而「××路管下」的说法在宋代亦甚普遍,如宋张嵲《紫微集》卷十九:「未叙间,又为奏本路管下州军,多有待阙官员寄居」,宋綦崇礼《北海集》卷二十八:「契勘淛东一路管下州县,凭依山谷,边临江海」等[36]。

  • 除了「××路管下」的说法之外,还有「××州管下」「××司管下」「××县管下」及「××管下」的说法,《宋史》中有十四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五十九处(仅第五百十九卷中就有四处),恰恰是《元史》中一处也没有,我们怎能反说这是「元人习惯」,「不符合宋人的习惯」呢?

《风月瑞仙亭》开头介绍男主人公乃「四川成都府一秀士」,论者也认为「这是元、明人的说法;……因宋代并没有四川路」[37]。

查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八:「上曰:『无以逾王某矣。』进左朝奉郎、龙图阁待制,制置四川成都府事。」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四十一:「臣昨任兵部,见四川成都府利州路经制买马司旧赏,如本务马……」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