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连 | 《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中)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面对如此众说纷纭的局面,让人喜忧参半。
一部四百年前的小说,还能激起后世如此多的共鸣,引起大家如此热烈的争论,这显然是一件好事,表明《金瓶梅》在创作上的成功,体现了文本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人们对《金瓶梅》的巨大兴趣,固然与其独特的内容有关,更与它的写法,尤其是在语言上创新有关。
试想,我们竟然在一部数百年前的古代小说里「听到」了熟悉的「乡音」,「看到」了一个个似陌生又熟悉的面孔,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感受啊!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照此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实质性的研究结果。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
作为古代小说研究的一部分,把方言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并为解决某些文学研究的课题服务不是不可以,事实上,如果运用得好,它会在某些问题上显示出很强的科学性来,其结论也是具有说服力的,起码对人是有启发性的。
但就目前的《金瓶梅》方言研究的状况而言,显然是热情有余,科学性不足;外行人太多,专业人士不足。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金瓶梅词话》梦梅馆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 )方言的语音如何确定?
那么多人兴趣十足地进行着有关方言的争论,那么什么是方言?如何确定一种方言?我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可能不少研究者并没有搞明白。我们不妨重温语言学家的说法: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共同语的分支。……一个大的区域方言,包括大体上近似的而有个别差异的许多地点方言。
例如,官话方言是个区域方言或叫地区方言,天津话、济南话、武汉话、成都话等就是地点方言。[18]
方言与那种方言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的差别表现在哪里?
近人研究汉语方言,着重语音系统的分析和比较,虽然不够全面,但在草创阶段还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长期的书面语言的统一对各方言有很大的约束力,方言间的词汇语法差并往往是细微的,不是十分显著的。[19]
所谓语言的要素是指:语音、词汇、语法。就是说,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别要从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虽然三个方面的表现不是完全均衡的。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
就汉语的各地方言而言,最一致的方面是语法。有的语言学家甚至认为,除了某些小差别,例如在吴语方言和广州方言中把间接宾语放在直接宾语后边(官话方言里次序相反),某些南方方言中否定式可能补语的词序稍微不同外,汉语语法实际上是一致的[20]
至于词汇,它的变化虽然比语法快一些,也还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说,汉语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比如吴方言与北方话,尤其是同属北方方言的山东话、河北话、天津话、北京话等,它们在词汇和语法上都大同小异,所不同的主要是语音。
山东人学普通话,并没有多少新的词汇要学,一般来说主要在声调上作相应的变化,如「我们」在山东话里是第二声和第一声(wómēn),祇要变成第三声和第二声(wǒmén)就行了。
所以,判断方言的主要根据应该是语音,而非词汇。
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所谓《金瓶梅》方言「研究者」都不明此理,功夫恰恰都用在词汇的搜集与解释上,祇要发现一个「面熟」的词汇,不论「口音」对不对,就毫不客气地归入自己的方言内,将之视作自己的「研究发现」。
显然,这是很荒唐的,当然也是非科学的。这也是造成同一个词汇,有人说是山东话,有人说是河北话,还有人说是吴语的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
比如「一抹儿」这个词汇,在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口语中都存在,而且含义也大同小异,但读音并不相同,当我们在《金瓶梅》中发现它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根据把它说成是山东话、河北话或者山西话呢?
虽然在字面上我们似乎「认识」它,但它的声调是北京话的两个阴平呢,还是山东话的两个上声呢?这无从判断,所以也就无法确定它到底是哪一种方言。
这种望文生「音」的毛病有时连语言学家也免不了。
《金瓶梅》中有一个常用词「合气」,如《金瓶梅》第九回「你可备细说与我:哥哥和甚人合气?……
第六十四回:「如今春梅姐又是个合气星,天生的都出在他一屋里。」这个词中的「合」应该如何读?我翻检了多部辞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注为「」。但从现在仍然存在的语言现象看,并非如此。
「合气」,吾乡徐州及周围地区读作「géqì」,而不是「héqì」。
李申先生着的《徐州方言志》就收入了这个词,但他写成了「格气」,释为「因闹意见而生气」。
其实「格气」即「合气」。《西游记》第八十三回:「你那索儿颇重,一时捆坏他,阁气。
这里把「合」写成「阁」,正说明二者应是同音。蒲松龄在《聊斋俚曲集》里则把这个词写成「咯气」,可见清代山东地区也是这个读音。
吴振清〈河北、天津方言中元曲词语例释〉谓河北部分地区也有「合气」一词,「合」亦读为「」,声调有小异。
事实上,口语中根本就没有「héqì」这个发音,这说明辞典编撰者不是在进行方言调查基础上注的音。

《徐州方言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此方言与彼方言
实际上,对某一方言的确定必须具有排他性,确定《金瓶梅》的方言当然也是如此。
就是说,你除了要证明《金瓶梅》中的语言与某方言相符,还必须证明它与其他方言都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