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人 | 《金瓶梅》:​中国16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建秩序为职能的官僚行列,还有能量干预其他官员的升贬(77回),从而令制度和法律的作用颠倒。

当他色胆包天地到「世代簪缨」的招宣府去奸占林太太的时候,似乎大有手提钱袋强闯贵族妇女密室的欧洲资产阶级暴发户的气概。
但曾几何时,西门庆和他的事业就「灯吹火灭」,其「依附者亦皆如花落木枯而败亡」(〈满文本金瓶梅序〉)。
人们总是将西门庆的结局归结于「纵欲丧身」,以其为「性格悲剧」,但这种认识明显是受了《金瓶梅》作者对历史和现实肤浅理解的影响。
西门庆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前资本主义中国商人的历史悲剧。
中国从来就是大一统的皇权社会,有其结构的稳固性,在这个社会里,权高于一切,财不敌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商人最终只有以充当地主阶级的附庸作为交换条件来保障自己在一定限度内的生存和发展。但商人也因此迷失了自我,并最终逃脱不了整体失败的命运。
另一方面,尽管商人们的个人出身可能不同,但他们实际上产生于共同的文化土壤,不可避免地带有孕育他们的那个社会的种种恶性的基因,强大的传统文化氛围将促进遗传因子从内部导致他们的自我毁灭。
因此,西门庆的悲剧早已包含在他自身的过程中,至于他以哪种形式自我完成,不过是小说家基于自己认识的安排罢了。
《金瓶梅》写中国16 世纪后期现实的历史人生,不仅仅是开拓新的审美领域的问题。
不管人们对文学可以有多少种理解,文学的本质仍然是「人学」,因而文学越是逼近现实人生,越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金瓶梅》以前的中国长篇小说,或再现帝王将相的风云业绩,或褒彰草莽英雄的心秉忠义,或描写仙佛神魔的奇异行径,其对象大多带有理想的、超人的色彩,尽管其中的经典作品自有其永久的艺术魅力,但作者只能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某种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和现实人生保持较大的距离。
正是在晚明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下,在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下,《金瓶梅》的作者把他的目光投向了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他已经不顾及小说必须以人物和故事的不寻常来吸引读者的传统,而是努力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摹写,表现他的人生体验,并企图在其中揭示人生的真谛。
尽管从整体来说,《金瓶梅》并不是一部精雕细刻的作品,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找出它许多毛病。但这种与生活同步的、写实主义的「风俗史」性质的作品的出现,应该说是小说艺术对生活的一种回归;
而大胆描绘现实人生,其实质在于人、人性在作为「人学」的文学领域的一种自我肯定,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觉醒,表明了中国小说创作长足的进步。
这种认识有的时候是需要以牺牲感性为代价的。比如,从感性来说,我们对《金瓶梅》的美学风貌总觉得不大顺眼,流贯在这部作品中的那种庸俗、无聊、浅薄、肉麻的「市井气息」,很难和我们的美感要求合拍。
但是,如果我们付诸理性思考,就会发现,所谓「市井气息」,不就是晚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吗?
实际上它是当时文艺作品审美内容从理性的、古典的转向感情的、现实的这一历史趋向的必然产物,是对中世纪传统的高雅、恬淡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一种破坏。
《金瓶梅》的历史和美学意义是由作品提供的,但这绝不是说这些都是作者的思想体现。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作家的世界观、历史观、艺术观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同起来,这实际很容易导致我们对问题认识的偏颇。
其实,创作从来都是受作家复杂心理机制制约的,作品的效果,很多更是作家始料不及的。清人张竹坡评《金瓶梅》,认为作者「独罪财色」(〈竹坡闲话〉)。这是基于他《金瓶梅》是一部「泄愤」书的认识。
时下流行的「《金瓶梅》是一部暴露黑暗的小说」的说法,说到底不过是张竹坡观点的引申。
「财色」可以说是这部书描写对象最显著的特征,《金瓶梅》确实突出描写了晚明社会以金钱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和两性关系中的色欲成分,但说作者主观上完全站在批判的立场,恐非尽然。
不错,书中有揭露,有讽刺,「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着批一家,即骂尽诸色」[14]。
在正文以前,作者还特意写了抨击「酒色财气」的〈四贪词〉,书中也到处充斥着道德训诫,似乎使我们不能怀疑他的道德态度。
但是,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小说对铜臭刺鼻、道德沦丧的世俗生活绘声绘色的描写中,从作品所溢流出来的审美情趣中,还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另外一种心理意识,即对财色浓厚的兴趣:
他放肆地渲染情欲,对偷期苟合和纵欲狂淫的床笫活动也一一加以描摹;对人们围绕金钱的活动则连细节也不放过(如李三、黄四向西门庆借债,借了还,还了借,经过很复杂,作者在十几回书中连写到此事,但最后的账目竟然不差)。
这就说明,作者确实为当时那种带有新色素的社会生活所振奋和激动。
必须承认,在《金瓶梅》里,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强大的思想传统,一方面是生活提供的新的意识观念,矛盾交织,当他声态并作地叙述他的事件和人物的时候,我们不禁佩服他描写的才华;而当他站出来发表他的道德论时,我们马上感到他的浅薄和迂腐。
如果完全相信他的宣言,批评家大概只能上当。《金瓶梅》作者创作的灵性来源于真切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