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歌 | 《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的关系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1.html

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杰作是清朝时出现的《红楼梦》。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前八十回在公元1760 年前后就已大体完成行世了由它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明代也产生过两部杰出的针砭现实、使人警醒的长篇小说,那就是《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
《水浒传》的作者,有说是施耐庵的,有说是罗贯中的,有说是施、罗合着的。明‧高儒《百川书志》中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在现存最早的明‧容与堂刻本所附的〈《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中,也说《水浒传》是由「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的。
施耐庵约卒于1370 年。后约30年,即1400年,罗贯中卒。
揆之情理,罗贯中「编次」当在施耐庵去世之后,二人虽同生活于元末明初,然书成应是在1370至1400年之间,时为明洪武年间至建文初年。
《金瓶梅词话》可简称为《金瓶梅》,它的作者是谁,迄今尚未考实。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如今,中国和外国学者关于《金瓶梅》作者已经有了70多种说法,尚有待于进一步考定。
《金瓶梅》抄本暗中贩卖、流传的最早时间,据文字记载可考者为1592 年(明万历二十年)(暗中贩卖、借抄至少有二十年以上。《金瓶梅词话》付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冬,刻成于天启初年(1621),今存于世。这便是现存的《金瓶梅》最早版本,它应是最接近原作《金瓶梅》手稿的本来面貌的。
这一刻本最前面有一篇署名为「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其中写道:「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吾友笑笑生为此,爰罄平日所蕴者,着斯传,凡一百回。」
说《金瓶梅》整部书一百回的作者是他的朋友「兰陵笑笑生」,这话不完全可信。序中还提到了「前代骚人」「罗贯中之《水浒传》」,可见二人均受其影响。
我认为「兰陵笑笑生」应是「兰陵」人王穉登,「欣欣子」便是他的朋友曹子念。但《金瓶梅词话》的真正作者应是江苏「兰陵」(武进)民间才人,他创作《金瓶梅》时,《水浒传》早已刻行于世,故《金瓶梅》能有所本。
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金瓶梅》全书假《水浒传》之西门庆为线索」(《中国小说史略》),「书中所叙,是借《水浒传》中之西门庆做主人,写他一家的事迹。」(〈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有《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才有据此而生发、铺展、演化而成的《金瓶梅》。
是《水浒传》影响了《金瓶梅》,而不是相反,也不是二者互相影响。
由以上可知:《水浒传》的完成时间比《金瓶梅》约早200 年;而《金瓶梅》则比《红楼梦》约早160 年。
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1]
这见解是对的。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那么当亦可以说:《水浒传》是《金瓶梅》的师尊,没有《水浒传》也就写不出《金瓶梅》。
这同样是应该承认的事实。
经黄霖先生用《金瓶梅》与各种本子的《水浒传》相对照,发现与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刻本最为接近。
我查了一下,该序末署「万历己丑孟冬」,即万历十七年(1589)冬。一百回当刻成于万历十九年。
《金瓶梅》动笔创作于万历十九年冬。作者据以改录的《水浒传》本子,当是这一刻本。《金瓶梅》受这一刻本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
《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文字的改录,达数万言之多;而独立的创新则超过此十倍之数,约有六、七十万字。后者无疑是最可宝贵的。
其实即使在改录时,也有不少的翻新,对此亦不应忽略。尽管《金瓶梅》对《水浒传》有改录与模仿,但更多的地方,或者说从总体上而言,它是另辟新径的。
它对《水浒传》有师法,但更多的是创造,是超越,其整体性特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欣欣子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1.html

对前人作品文字的大量略改而抄录,毕竟不能算是好的创作。
《金瓶梅》中花费了数万字的篇幅乐于此道,是并不高明的。
《红楼梦》虽受有《金瓶梅》的影响,但曹雪芹却完全摒弃了此法,而代之以石破天惊的全然崭新的自我创造。
《水浒传》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回中武松打虎、武氏兄弟相遇、王婆贪贿说风情、西门庆私通潘金莲、郓哥茶肆骂王婆、武大捉奸被踢伤、潘氏药鸩武大郎、武松发配孟州道等故事情节,都基本上被搬入《金瓶梅》中去了,很多处文字都是相同或相近的。
现代人把这种做法蔑称为「抄袭」;对古人虽不必如此苛责,但对此法亦不宜恭维。以上故事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笔墨大体上再来一遍。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指出:作家「必须精选情节而在利用时应该善于节制」(《论戏剧艺术》)。
这是就戏剧创作而言的;在大致袭用前人小说中的情节时,更当如此。
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表示「深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
《金瓶梅》的性质不是对《水浒传》的改编,而是另一部创作,对于人们所熟知的水浒故事,在移用时更应做到「妙于剪裁」,尽量避免雷同。
尽管《金瓶梅》中有数万言和《水浒传》中的文字相同或相似,但在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它也只占很少的比重。对这种写法当然不值得肯定;但它也只是整个白璧中之微瑕,大得中之小失。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