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桐 |《金瓶梅》作者考证的重要线索与途径——二十年来《金瓶梅》作者考证之检讨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五色石》八卷,题“笔炼阁编述”,其自序署名为“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

学术界多以为“笔炼阁主人”即清人徐述夔,徐为清康熙乾隆年间人。不过,大连图书馆编辑之《明清小说序跋选》则以为“笔炼阁”似非徐述夔。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丁锡根编辑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在《五色石序》前加了按语,也以为《遍地金》、《补天石》为割裂《五色石》而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黄霖先生根据《五色石》中的八个故事开头叙述故事的时间得出结论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这八个故事有以下几点可引起我们的注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一、没有演述清代的故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二、讲前朝故事时都加以“唐”、“宋”、“元”朝代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三、演明代故事均无“明”字而直写年号。显然,这是明人的口气。再检书中内容,似也无入清的痕迹。故我认为,《遍地金》的作者,也即《山中一夕话》的增订校阅者,实为明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大学学报》1984年5期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黄霖先生的推论不无道理,但却缺乏版本依据,而现存版本则与其推论相左。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8.html

《开卷一笑》

4、“兰陵笑笑生”来历不明

兰陵笑笑生是我们二十年来的《金瓶梅》作者考证的最主要对象,特别是“兰陵”二字,

甚至成了判断某人是否具备《金瓶梅》作者资格的重要依据。但这位“兰陵笑笑生”只出现在《新刻金瓶梅词话》的“欣欣子”序言之中,而如上所述,《新刻金瓶梅词话》的刻印时间、地点都还未真正高清楚。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末清初那么些与《金瓶梅》发生密切关系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到过,所以我以为这个“兰陵笑笑生”来历不明。

5、“大名士”说殊可怀疑

沈德符在谈到《金瓶梅》的作者时说“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

因为沈德符是《金瓶梅》的知情人,所以他的话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我们二十年来的《金瓶梅》作者考证,几乎没有人不奉为圭皋的,可以说毫不夸张地说,“大名士”说影响、围范、限制、左右了我们的二十年《金瓶梅》作者考证

但《金瓶梅》作者到底是否具备“大名士”的资格呢?这是殊可怀疑的。

王利器先生在《〈金瓶梅词话〉成书新证》(19)一文中专门有一节《〈金瓶梅词话〉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辨》,来考证《金瓶梅》的作者是否是大名士。

先生考证《金瓶梅》作者不知“蜜脾”为“蜂房”,在引用《水浒》中原有的诗歌时竟改为“蜜甜”,“不仅点金成铁,而且还走了韵,若此落韵之诗,而云‘为大名士手笔’,其谁信之!

又说《金瓶梅》作者“把《水浒传》之《鹧鸪天》词,妄改为七言律诗,而尚名之曰《鹧鸪天》,如果出于‘大名士手笔’,不会连诗词都分不清楚的。并且重出‘情深’、‘深情’、‘溺爱’、‘爱阔’等字眼,全然不懂律诗规格。

词不是词,诗不像诗,如此恶札,而亦为‘大名士手笔’乎?想来沈氏亦不敢置信,故云‘闻此’。‘闻此’云者,指所闻为不根之谈,亦‘疑以传疑’之意云耳。

然则《金瓶梅词话》,当亦出自书会中人之手耳。以此,在书中保存着许多说唱话本的家风,如留文之使用,即其一也。

我在《金瓶梅》作者考证过程中,也曾一度笃信沈氏的“大名士”说,但细审《金瓶梅词话》的文字,又颇感疑惑。

于是,我在1990年、1991年临清和长春两次全国《金瓶梅》讨论会上发言说:

“我们现在与其这样争论《金瓶梅》作者是否是‘大名士’,还不如坐下来,认真地考证一下《金瓶梅》作者到底读过那些书,这样倒可以判定其是否具备‘大名士’的资格。”

当然,正如严羽所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通俗小说作家未必是饱学之士,饱学之士未必能写出优秀的通俗小说。

但“大名士”则不然,他必须读过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书。通过对《金瓶梅》作者所读书目的考察,可以比较清楚地判定其到底是否是“大名士”。

通过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我们二十年来的《金瓶梅》作者考证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仅从作者考证的角度而言,我以为我们实际上可以说是沙上建塔,我们的很多推论正是建立在很不牢固的基础之上。

我们对上述跟《金瓶梅》作者考证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尚且未弄清楚,就想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怎么可能呢?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

(三)古典文学研究要引进现代化科技手段

上面我说到与《金瓶梅》研究相关的若干文献典籍的刻印时间、地点(书坊)与版本情况,我们迄今为止还没有搞清楚。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要真正搞清楚,单在文献范围中搞清楚是很困难的

因此,我在八九年前的临清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就呼吁,为了解决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难题,我们应该引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这一想法是这样产生的:

为了弄清《新刻金瓶梅词话》的刻印时间与书坊,我曾经到北京琉璃厂去向人请教,他们对我说,你把刻本拿给个别老先生看看,或者有可能。但现在这样的老先生已经不多了,何况你又拿不来版本,怎么行呢?我又师启功先生请教。

我说:“启先生,明代的书坊,都有自己的写工,因此各书坊所刻印的书字迹不同,能不能通过现存刻本字迹的比较来判别该书是哪个书坊刻印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