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父仇,用以讥刺严氏,这是王世贞及其门人创作《金瓶梅》的重大原因。但是《金瓶梅》中并没有出现严嵩。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讥刺严氏的目的呢?
王世贞将《金瓶梅》故事展开的背景特意放在宋代的徽宗朝,并非常突出而醒目地写了徽宗朝的蔡京专政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因为徽宗朝的蔡京专政与嘉靖朝的严嵩专政太相似了,太突出了,从而使后人不难发现作者的这一用心。
事实亦正是如此,明末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如沈德符所说的“指斥时事”,廿公所说的作者的“寓言”,“盖有所刺也”,弄珠客所说的“作者亦自有意”,欣欣子所说的“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一言以蔽之,他们都已对作者的假贬蔡京专政之名而实斥严嵩专政之意的良苦用心了然于胸。
吴晗先生也说过,作者有意要淆乱书中的事实,极力避免含有时代性的叙述,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他是那时候的现代人,他无法离开他的时代,他的现实生活。
这是很有道理的。遗憾的是吴晗先生在考察《金瓶梅》的时代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书中的一些较为细小的问题,如人物的一句对话,一个简单的情节等等。
当然这也是必要的,但却忽略了对书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重大事件的考察。他对书中所写的蔡京专政就未置一辞。
无疑,这不是一个疏忽。因为他是否定“嘉靖说”而主“万历中期说”的,而万历朝并没有类似于蔡京专政这一类重大政治事件。
但是,要弄清楚《金瓶梅》的时代背景,就不能不对书中关于蔡京专政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件,加以认真的研究。因为它对考明《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0.html
只要我们确切地搞清楚,《金瓶梅》中所写的蔡京专政,实指嘉靖朝的严嵩专政,那么该书的时代背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嘉靖说”也就有了无以推倒的坚实的基础。
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朝中宠信高、杨、童、蔡,四个奸臣。以致天下大乱,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看官听说:那时徽宗,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高、杨、童、蔡四个奸党,在朝中卖官鬻狱,贿赂公行,悬称升官,指方补价。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
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役烦赋重,民穷盗起,天下骚然。不因奸佞居台辅,合是中原血染人。
朝中蔡太师、童太尉、李右相、朱太尉、高太尉、李太监六人,都被太学国子生陈东上本参劾,后被科道交章弹奏倒了,圣旨下来,拿送三法司问罪,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太师儿子礼部尚书蔡攸处斩,家产抄没入官。
这三段叙述,几乎写到了徽宗朝蔡京专政,从起家到败亡的全过程。
《金瓶梅》是一部人情小说,主要写身居山东清河一隅的恶霸、富商、官僚三为一体的西门庆的发迹和衰败的过程。照例说,它是可以和其他人情小说那样,不涉及朝廷大政的,或者稍加涉及亦未尝不可。
但是,《金瓶梅》的作者却偏偏要在一个朝廷的衰败这样一种重大的政治形势下,来展开他的一个平凡的西门庆的故事。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深刻之处。纵览《金瓶梅》全书,它使我们看到,上有徽宗荒淫失政、权奸当道,下有西门庆之流横行乡里;
而且上下勾结,互相依赖,互相利用,织成一张统治人民,鱼肉百姓的天罗地网。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封建王朝从上到下整个地烂下去的清晰图画。
而这一幅图画不正是嘉靖朝严嵩专政,谗佞盈朝,豺狼遍野,百姓倒悬,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吗?下面我们作些具体分析。
历史上的徽宗朝蔡京专政,长达二十年之久。虽因他遭弹劾而三次短暂罢相,但在长时期里,与童贯等掌握着全部军政大权,朝政极度腐败;
而历史上的嘉靖朝严嵩专政,同样长达二十年之久,他也屡遭弹劾但没有罢相,长期与其子严世蕃执掌大权,朝政同样极度腐败。
历史的这种巧合,为《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利用蔡京专政来影射严嵩专政的机会。
这种一般的类比,当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但是,在作者有意淆乱某些史实的地方,却使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0.html
戴敦邦绘 · 蔡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0.html
《金瓶梅》第一回,所写徽宗帝“朝中宠信高、杨、童、蔡,四个奸臣”。
第三十回亦说徽宗时“奸臣当道,谗佞盈朝。高、杨、童、蔡四个奸党……”。但是一查宋史,不对了。
徽宗朝并无“四个奸臣”、“四个奸党”之称。却有以蔡京为首的“六贼”之称。《宋史·钦宗本纪》载:
太学士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事在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
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这里的“六贼”之称,是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用之于蔡京专政则可,用之于严嵩专政则不可。
《金瓶梅》中却也有“六贼”之称。第七十回写群僚庭参朱太尉,斥权奸误国,有回末诗一首云:
上引第九十八回也明说:“朝中蔡太师、童太尉、李右相、朱太尉、高太尉、李太监六人,都被太学国子生陈东上本参劾……倒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0.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