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华 |《明代诗学思想史 • 导论》(四)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139]《沧浪诗话校释·诗辨》,第26页。

[140]《重刻唐音序》,《俨山集》卷三十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8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1]《缶音序》,《空同先生集》卷五十一。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2]《杜诗批注后序》,《鸟鼠山人小集》卷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刻本,集部第62册。[143]《祝子罪知录》卷九,《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刻本,第1122册。[144]《学坏于宋论》,《祝氏集略》卷十,明嘉靖刻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5]《祝子罪知录》卷九。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6]《海叟集序》,《大复集》卷三十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7]《明月篇》诗序,《大复集》卷十四。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8]《张助甫》,《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49]如《艺苑巵言》论及杜诗各体,即间杂责数之辞,五言排律:“少陵强力宏蓄,开阖排荡,然不无利钝。”七言排律:“七言排律创自老杜,然亦不得佳。盖七字为句,束以声偶,气力已尽矣,又欲衍之使长,调高则难续而伤篇,调卑则易冗而伤句,合璧犹可,贯珠益艰。”《选》体:“太白多露语、率语,子美多稚语、累语,置之陶、谢间,便觉伧父面目,乃欲使之夺曹氏父子位耶?”就连杜甫最擅长的七言律诗,也被认为间有不足,诸篇或“结亦微弱”,或“首尾匀称,斤两不足”,或“秾丽沉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以上见《艺苑巵言四》,《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50]《诗薮·续编》卷一《国朝上·洪永、成弘》,第341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51]《诗薮序》,《太函集》卷二十五。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14.html

[152]《诗薮·续编》卷一《国朝上·洪永、成弘》,第345页至346页。[153]《诗薮·续编》卷二《国朝下·正德、嘉靖》,第352页。

[154]《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二,第395页至396页。

[155]参见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第8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6]参见蒋寅《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57]《诗薮·续编》卷一《国朝上·洪永、成弘》,第342页。

[158]参见王学泰《以地域分野的明初诗歌派别论》,《文学遗产》1989年第5期。

[159]《唐诗品汇》卷首,上册,第14页。

[160]《小草斋诗话》卷一《内篇》,《全明诗话》,第4册,第3503页。[161]关于谢肇淛诗论与地域传统的关系,可参见孙文秀《谢肇淛诗论与地域关系浅析》,《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62]《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344页。

[163]以上见文徵明《南濠居士诗话序》,《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341页。

[164]都穆《南濠居士文跋》卷二“李户部诗”,《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刻本,第922册。[165]《南濠诗话》:“沈先生启南,以诗豪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予少尝学诗先生,记其数联……皆清新雄健,不拘拘题目,而亦不离乎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361页至1362页。)

[166]文徵明《沈先生行状》,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增订本)卷二十五,中册,第5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67]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上册,第23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8]《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诗三》:“衡山尝对余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此衡山自谦耳,每见先生题咏,妥贴稳顺,作诗者孰能及之?”(第237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

[169]文徵明《淮海朱先生墓志铭》:“(朱)尝曰:‘今之论文者皆曰秦、汉,然左氏不愈于班、马矣乎?上之六经,左氏又非其俪已。言诗皆曰盛唐,然楚骚、魏、晋,不愈于唐人矣乎?上之《三百篇》,楚骚、魏、晋又非其俪已。盖愈古而愈约,愈约而愈难。不反其约,而求为古,只见其难耳。’其言如此,盖卓乎其有所识矣。”(《文徵明集》(增订本)续辑卷下,下册,第1693页。)即视墓主宝应朱应辰质疑“今之论文者皆曰秦、汉”、“言诗皆曰盛唐”为有识之见。

[170]文嘉《先君行略》,《文徵明集》(增订本)附录二,下册,第1726页。

[171]王世贞《文先生传》,《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三。

[172]《祝子罪知录》卷九。

[173]参见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第142页。

文章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原文刊于《明代诗学思想史》,2022,上海古籍出版社。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