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和《荀子》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金瓶梅词话》第一个英文全译本(第一册即前二十回)的出版是中西文学交流的一件好事,我曾写了一篇短文表示祝贺,并向译者芮效卫(David T.Roy)教授致以敬意①。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我的短文没有提及卷首的长篇《绪论》和卷末的详尽注释。这不是我的疏忽,而是因为说来话长,难以三言两语了事。我想现在加以补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本文将如实介绍译者的论点,然后略加说明,以示不敢苟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译者芮效卫教授曾有一篇论文《以儒家观点解释金瓶梅》,发表在1981年台北《汉学国际讨论会论文集·文学部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英译本《绪论》大都来自此文。文中儒家主要指荀子,译者认为《金瓶梅》是荀子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化。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他指出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同《金瓶梅》作者在晚明的处境极其相似。译者引录《荀子》几个片段,如《性恶》: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如《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0.html
如《王制》:“故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译者认为荀子以《成相》表达他的治国思想,如同小说作者以《金瓶梅》表达他对时代的忧虑。
小说中的人物蔡京(caìjīnɡ)是财(cái)和精(jīnɡ)的谐音。精即精液,指淫乐。清河县古称贝州,再由贝州引申为钱堆。这些都匪夷所思。
小说第六回描写西门庆、潘金莲做爱的两句诗:“乐极情浓无限趣,灵龟口内吐清泉。”清泉指精液,译者据古汉语泉可作泉币解,因此把清泉译为“流银”(silvery stream) 。
这首诗之后,小说接写道:“当日西门庆在妇人家盘桓至晚欲回家,留了几两散碎银子。”他说这是把清泉译为流银的左证。
他认定西门庆是宋徽宗以至嘉靖帝、万历帝的代身。西门庆的六名妻妾影射宋徽宗时的六个奸臣,称为六贼,同时兼指佛经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贼。
《金瓶梅》英译本
(美)芮效卫 译
西门庆家的奴婢则相当于朝廷和皇家的官僚和太监。小说结束,西门庆的遗腹子孝哥出家相当于南宋高宗后来以太上皇而逊位。他是北宋徽宗的儿子。
尽管如嘉靖帝和他宠信的首相严嵩和方士陶仲文的若干事实在小说中可说有迹可寻,但“代身”云云未免失之穿凿和简单化,其它模拟更不在话下了。
《绪论》最别出心裁的妙解在于它发现《金瓶梅》的命名除了从三个女角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书名外,《金瓶梅》的真意在于“进瓶魅”,即“进入女阴的魅力”(The Glamour of Entering the Vagina),瓶指女阴。
《绪论》在注解中点明这个想法来自他的高足柯丽德教授的论文《金瓶梅中的双关语和隐语》(见荷兰《通报》,1981年)。
此文以第二十七回作为破译小说题旨的钥匙。它指出:“既然潘金莲在西门庆最后玩乐中充当了盛梅子的壶(瓶),这些人物情节就为我们提供了组成小说书名的词汇。”
论文作者的玄思妙悟令人钦佩,但是这里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金瓶梅》这一回的原文不是“盛梅子的壶(瓶)”,盛的是李子。
英语中梅和李不加区别,两者用同一个字表达。但在中国,梅和李连小孩子也能分辨。它们开花时间有先后,果实也大不相同。
在文学中,梅是清高孤洁和早春的象征,而李花则给人以艳丽和艳阳的联想。
除非书名叫《金瓶李》,否则,柯丽德的结论难以成立,译者的奇想也未能令人首肯。
译者认为《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所说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表明小说隐名作者是荀子学说的信从者。
荀子曾为兰陵令,笑笑生表明小说作者对时代的嘲笑。如同一般学者所相信的那样,欣欣子和笑笑生可能是同一个人,那么“笑笑”译成“嘲笑”就不妥了。
这是以小说和荀子牵扯在一起的第一个疑点。
《金瓶梅的修辞》
(美)柯丽德 著
第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覆灭大
是不是《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的作者都受到《荀子》的影响呢?
第三,译者引用小说第一回“世上唯有人心歹”,将它看作是荀子性恶论的标志。孟子性善说和荀子性恶说是儒家的两大学派。
因为人性本善,教育的作用在于“求其放心(丧失掉的本性)”;因为人性本恶,必须以礼法加以约束。不管人们将孟子看作唯心主义,视荀子为唯物主义,就教化而论,两者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世上唯有人心最歹”,这是人在愤激时对现实生活的感喟,这种阅历之谈和处世格言各个民族都有很多很多,难以同哲学思想混为一谈。
小说原文说:“看官听说世上唯有人心最歹,软的又欺,恶的又怕,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古人有几句格言说得好:柔软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青史几场春梦,红尘多才(少)奇才。不须计较巧安排,安分而今见在。”
从前后文看来,这几句话说的并不是人性问题,而是慨叹处世之难。后面几句格言所包含的消极思想同荀子《劝学》《修身》《天论》所主张的积极进取思想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