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 | 《金瓶梅》研究十年(改订篇 之二)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只是内容上显得狭窄,不如张竹坡那样汪洋恣肆,丰富广泛。但是,也有不少精彩评语。使人难以忘怀。譬如这段评语:

《水浒传》出,西门庆始在人口中;《金瓶梅》作,西门庆乃在人心中;《金瓶梅》盛行时,遂无人不有一西门庆在目中、意中焉。其为人不足道也,其事迹不足传也,而其名遂与日月同不朽,是何故乎?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作《金瓶梅》者,人或不知其为谁,而但知为西门庆作也。批《金瓶梅》者,人或不知其为谁,而但知为西门庆批也。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西门庆何幸,而得作者之形容,而得批者之唾骂,世界上恒河沙数之人,皆不知其谁,反不如西门庆之在人口中、目中、心意中。是西门庆未死之时便该死,既死之后转不死,西门庆亦何幸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文龙对西门庆其人早有评价:「势利熏心,粗俗透骨,昏庸匪类,凶暴小人」,「若再令其不死,日月亦为之无光,霹雳将为之大作」。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苹华堂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文龙精辟之处,是他看到了作为艺术典型形象的西门庆,「其名遂与日月同不朽」。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这无异于告诉人们:丑恶的反面典型形象,具有和正面典型形象同等的美学价值,这一认识,在古典小说美学领域中是个飞跃。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第三个特点是,结合自己的批书实践,来探索小说理论批评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1.html

文龙说:「作书难,读书亦难,批书尤难。未得其真,不求其细,是为酒醉雷公。」这里,他提出了两条准则:

一是「得真」;一是「求细」。在他看来,「真」,就是「不存喜怒于其心」,评论作家笔下的人物是否合乎情理,既不由作者的好恶来决定,也不能以评论者的主观意念为定评,而是「准情度理,不可少有偏向,故示翻新」。

尤其不可「爱其人其人无一非,恶其人其人无一是」。要达到「准情度理」,就「要看到骨髓里去」。抓住骨髓,即可「得真」。

「求细」,则是「须于未看书之前,先将作者之意体贴一番,更须于看书之际,总将作者之语,思索几遍,此为细密」。特别强调综观全书,不可挂一漏万:「看前半部,须知有后半部;看后半部,休抛却前半部。

今日之一人一事,皆昔日之收罗埋伏,而发泄于一朝者也。」「看第一回,眼光已射到百回上;看到第百回,心思复忆到第一回先。

准情度理是得真求细的必需手段,得真求细是为了以情理定其案。这正是文龙「书自为我运化,我不为书捆缚」的观点,是他对中国小说批评史作出的一个贡献。

与《金瓶梅》作者休戚相关的是《金瓶梅》的成书年代,这是十年来《金瓶梅》研究中的另一个争论热点。

从作者问题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得知,在明人记载里,成书于嘉靖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由「嘉靖间大名士」坐实为王世贞中年之作以后。

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鲁迅、郑振铎、吴晗等彻底推翻了王世贞作《金瓶梅》说,成书于万历说又占上风。

单就成书年代来说,近年来的争论,也是基于嘉靖、万历两说进行的。

当年万历说所以占上风,主要与吴晗、郑振铎寻找的内证有关,如吴晗在〈金瓶梅的著者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里对小说第七回中写到朝廷向太仆寺借马价银子一事,引证《明史》卷九十二《兵志‧马政》的记载,得出「由此可知词话中所指必为万历十年以后的事」。

又对「番子」「皇庄」、佛道兴衰、太监擅权等作了考证,结论是:「《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大约是万历十年到三十年(1582-1602)。

即使退一步说,最早也不能过隆庆二年,最迟也不能过万历三十四年(1568-1606)。

郑振铎先生据欣欣子序中提到的「前代骚人」作品中有《如意传》《于湖记》,盖为万历年间盛行的小说,自然《金瓶梅》之成书不会早于万历年间。

《<金瓶梅>评点》

上述论断,长期以来奉为不可动摇的结论。但近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新的文献史料的不断发现,吴、郑二先生的研究中的失误和疏漏,已一一显示出来。就拿支使马价银这一史实来说,根据《明史》的那段记载,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错。

问题是《明史》的那段记载本身不准确,它诱使人得出错误的结论。查《明实录》,早在嘉靖十六年(1537)就挪借太仆寺马价银,为度过财政困难的应急办法之一。

「皇庄」,亦非吴晗所言「嘉靖时代无皇庄之名,止称官地。」不仅《明实录》嘉靖十九(六月已有「皇庄」记录在案,而且源可溯至洪熙时的「仁寿宫庄」「未央宫庄」,年1540)至成化因没收太监曹吉祥的地亩作为宫中庄田,遂正式定名「皇庄」。

至于《如意传》《于湖记》,更不是万历时期的作品。《如意传》,即《如意君传》。

早在嘉靖年间的黄,读到这部小说后,就写了〈读如意君传〉一文,收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训(1490-1540)刊刻的《读书一得》卷二。

持成书于嘉靖年代的研究者们,又对《金瓶梅词话》作了一番仔细核查,发现确有几个嘉靖年间的实有人物;大量戏曲活动中所写声腔、时调,也都是流行于嘉靖时,而无任何万历间的痕迹。

而持万历说的研究者也据此以为书中某些人和事,非万历时代人不能知,黄霖在〈金瓶梅成书三考〉中说得好:

「只要《金瓶梅词话》中存在万历时期的痕迹,就可以断定它不是嘉靖年间的作品。因为万历时期的作家可以描写先前嘉靖年间的情况,而嘉靖时代的作家绝不能反映出以后万历年间的面貌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