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 | 《金瓶梅》研究十年(改订篇之一)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其失误在于忽略了中国小说与戏曲在题材内容上吸收和借鉴的发展关系,它们不仅有单向吸收,也有双向交融,更有连环交替。[9]

《韩南中国小说论集》

此外,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多次被《金瓶梅》大段引用,或作唱,或为正文描写叙述之用。套曲二十套(其中十七套是全文)、清曲一○三支,分别来自《雍熙乐府》《词林摘艳》《盛世新声》《吴歈萃雅》。
作为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个别处采录前人之作,本不足奇。然而,如此大量采录,甚至一字不改的照抄,作为文人作家的创作,实在不可思议。
但作为民间艺人,书会才人,却是人人都可以摹仿或抄袭前人之作,可以修改增删他人之作,这不仅无损于他们的声誉,而且正是他们创作中艺术交流的必要手段。
再次,讹误、错乱、重复、破绽,俯拾即是。年、月干支上的错乱,人物、事件上的矛盾,行文粗疏,破绽百出,情节重复,前后照抄,诸如此类现象,在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研究中,不少学者用力甚勤,一一拈出。
譬如第一主角西门庆,出场说他二十七岁,二十九岁生官哥,三十岁官哥与瓶儿双亡,又一年死去,应是三十一岁。小说却说他死时三十三岁,全不合。
再看潘金莲,第一回故事发生在政和二年,武松说他二十八岁,潘金莲说:「叔叔到长奴三岁」,是二十五岁。第二回转入政和三年,潘金莲的年龄竟然一岁不长,仍是二十五岁。
仅此数例,就可看出:如此颠倒错乱,出现在文人作家的笔下实难想象,但作为每日分段说唱的词话,各部分之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说唱者本人不加思索,顺口而出,则是可以原谅的了。
至于说到重复,第十九回潘金莲独自在假山旁扑蝶,与陈经济相互调情,以及陈经济上前亲嘴被她推了一交的情节,五十二回又重演了一次。
第四十八回清明节上坟祭祖回来后官哥儿生病的前后情节,和第九十回清明节吴月娘带孝哥儿上坟祭西门庆回来后的生病描写,文字大同小异,恰似一个模子铸造。
如果《金瓶梅词话》是一位大作家的个人独运,怎么可能?设想:他写前面章节时思路敏捷,才华横溢,而写到后面部分,又突然才思枯竭,非要照抄前面的情节不可?
不同意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的研究者,也提出驳议,主要论点是:
一、《金瓶梅》是以散文叙事为主的小说,与以唱为主独立门庭的说唱艺术形式词话,不能等同;
二、《金瓶梅》在当时的出现很突兀,没有迹象表明此前曾在社会上流传和演唱过;
三、《金瓶梅》小说的整体性充分说明了它是作家有计划的创作,其前后脱节、重出及描写中的种种破绽,得因于「草创性」和「创作成书的特殊情况」。[10]

《金瓶梅新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二)《金瓶梅》的写定者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持议者,虽然摘掉了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是《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作者的桂冠,却无意贬低他们创造性的艺术成就,丝毫也不抹杀他们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贡献。
因为,从宋元民间集体创作的短篇、长篇小说,发展到文人作家独创的短篇和长篇小说,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其间必有一个过渡阶段。
这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归结为:集体创作─文人加工写定─作家创作。文人加工写定恰好处于过渡环节,承上启下,不可或缺。
那么,谁是《金瓶梅》的加工写定者呢?徐朔方先生认为是李开先或他的崇信者,而我则认为是李渔。
前面已经谈到,现存《金瓶梅词话》的错乱、破绽比比皆是,显系书贾拼凑不同抄本匆匆付刻,连抄本中的批语都误作正文入刻,不像经过文人作家的加工写定。
我们这里所说的加工写定,不是指个别文字的圈点,修改或增删,而是从回目、情节到人物、事件、结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加工、润色、删改、增饰,只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现,才名符其实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这主要表现在:
一、改变原词话本的说唱特色,对可唱韵文进行了彻底删削,其数量不下三分之二,而且又大量刊落了转录或照抄他人之作;
二、变依傍《水浒传》而独立成篇,不从景阳岗武松打虎写起,而是玉皇庙西门庆热结十兄弟,与最后一回的永福寺作双峙起结,前后映照,浑然一体;
三、在情节人物上修补原词话本的明显破绽;
四、回目、引首作了统一加工;五、全部行文作了润饰,去其琐碎重复,相对来说较为整洁。
尽管研究者对《金瓶梅》的作者存在着分歧意见,但却一致认为《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和《金瓶梅词话》是不同系统的两种版本,前者在《金瓶梅》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探索《金瓶梅》的成书过程,研究《金瓶梅》的版本,都少不了它,在词话本未被发现前,正是它及张竹坡依此作评的《第一奇书》风靡海内外。
遗憾的是,过去对于《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的研究实在太薄弱了。这个研究课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也是最近几年的事,这正是十年来《金瓶梅》研究中的又一个进展。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谁为之写定作评?二是刊刻于何时?
  1. 1.写定作评者应是李渔。
笔者1985 年在首都图书馆查阅馆藏此本时,无意中从图后正文前发现了一叶题记。题系一首词,分上下两阙,缺调名:
贪贵贪荣逐利名,□□醉后恋欢情。……须知先世种来因,速觉情,出迷津,莫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