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奎 | 黄霖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恩师黄霖先生,现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先生治学,视野开阔,广泛涉猎中国古代小说、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多个领域。
关于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及小说理论研究方面的建树,笔者曾先后撰写《黄霖先生小说研究评述》(《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1期)、《资料整理与理论重构并举——黄霖先生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建树与境界》(《中国文化论衡》辑刊2019年2月)等文章进行过评述。
然而,每当有人介绍先生是“《金瓶梅》研究专家”或“近代文学研究专家”时,先生总会纠正说,他最关注的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始终把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术生命的核心”。
通观先生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成果,这是符合事实的。兹就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的经历做一梳理。

复旦大学 黄霖 先生

一、发扬踔厉,赓续传统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众所周知,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向兴盛,研究优势已形成。
据章培恒先生《述学兼忆师友》(《书城》2008年第12期)所回忆,“不只是郭绍虞先生,朱东润先生也是研究文学批评史的,刘大杰先生还主编过文学批评史”。
另外,如赵景深先生也写过第一本曲论专著,是为第一代。随之,王运熙、顾易生,以及章先生本人也纷纷加入了批评史研究行列,形成强大阵容,堪称第二代。
1964年,恰逢学校批评史专业如此兴旺发达之时,先生大学毕业,毕业论文就是由章培恒出的题目,朱东润指导完成的《论王士禛的神韵说》。
正是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先生选择师从朱东润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的研究生。
先生研究生毕业后,历经十年的辗转,至1978年,终于在王运熙和章培恒两位先生举荐下,得以重返复旦,被分配在新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室”,承担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小说批评”部分的编写。
从此,先生又可以进行久违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并逐渐成为复旦批评史学派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1979年,先生为《书林》创刊号撰写《诗话杂谈》一文,概说中国古代诗话的特点、分类与短长。
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下许多个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第一”:
1981年11月,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册出版,其中小说批评部分全部由先生撰写,第一次真正赋予“中国小说批评史”以史的形态;
1982年10月,先生与研究生时代的同学韩同文合作完成《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册,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料集(下册于1985年5月出版,1990年8月出合订本,2000年9月出修订本);
1983年,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第1期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评点初探》,是第一篇研究崇祯本《金瓶梅》及其评点的论文;
1984年,发表于《江汉论坛》第6期的《〈金瓶梅〉与古代世情小说论》,第一次对中国古代世情小说论进行了概括;同年5月,发表在北京大学编辑的《中国文艺思想论丛》第1辑的《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人物典型论》,第一次对中国古代的“典型”及典型理论作了较系统的梳理。
另外,该年还于《语文学习》第11期发表《略谈明代的小说理论》一文,从虚实论、性格论、通俗论谈论明代小说理论的内核。
1986年6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小说论概观》,分纵横两观撰写,纵观篇的内容大致同于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相关部分,横观篇则概论了几个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问题,又堪称是第一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专书……在紧锣密鼓推出的系列研究成果中,《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下两册的编著之功值得特别一书。
这是先生为参与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小说批评”部分编写而收集起来的资料精选。
当时,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先生便下决心拉网式地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小说论的原始资料,大约花了五、六年的工夫,遍翻了各类小说,以及笔记、文集、杂著与近代期刊等,从中选录了历代有关小说理论的专论、序跋、笔记、评点、乃至诗歌等凡210种,汇辑成《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下两册,且每篇加以注释、解说。
其中许多现在仿佛为人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赵令畤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刘辰翁的《世说新语眉批》、周桂笙的《歇洛克复生侦探案弁言》等等,其实都是先生初次从故纸堆里搜检出来的。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二、披荆斩棘,别开生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先生一边致力于《金瓶梅》等小说文献、文本研究,另一方面继续推出了不少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新“发掘”与新“发现”,别开生面。
1992年10月,与弟子万君宝合作《古代小说评点漫话》,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小说评点演进史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
1993年2月,先生另一部阶段性的研究专著《近代文学批评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奠定了先生在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这本著作的优长首先突出表现为,它不仅推出了许多“生面孔”,而且为一向只是被视为近代作家的丘逢甲、邱炜萲、潘飞声、金天翮等人确立了批评史上应有的地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