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玉 | 小说家之外:《金瓶梅》作者的三重特殊角色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文学和绘画在其根本精神上是同一的,都是形象的艺术。因此,对于文学家和画家来说,安排一个恰当的视点来组织形象,就成为创作之先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在绘画领域,视点的安排就是透视方法的选择;中国传统绘画一直采用散点透视法,西洋绘画则多采用焦点透视法。
在小说领域,视点的安排就是叙事视角的选择;中国传统小说一般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视角,此外还有现代小说理论家所称道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视角,即小说人物的定点观察视点[6]
不难看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视角,与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的视点是一致的,二者都无所不在,洞察一切;而小说人物的定点观察视角,则与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法的视点非常接近。
《金瓶梅》在总体上,当然还是全知叙事的产物;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打破了全知视角的一统格局,尝试锲入了新的小说人物的定点观察视角。
锲入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观察者本是可有可无之人,他(她)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叙事的需要。
第十三回,「迎春女窥隙偷光」的视角安排就是如此。该回西门庆赚诱花子虚留宿妓院,然后抽身赴他家与李瓶儿偷欢,一番觥筹之后,二人进入内房。
这时小说从全知视角转入人物的定点观察视角:
房中掌着灯烛,外边通看不见。这迎春丫头,今年已十七岁,颇知事体,见他两个今夜偷期,悄悄向窗下,用头上簪子,挺签破窗寮上纸,往里窥觑。端的二人怎样交接?但见……
若非迎春的窥觑,我们也「通看不见」里边的情景了;迎春的存在,大大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性和场面的真切感。

《金瓶梅》插图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第二种,观察者的存在既像舞台的追光一般,把一些昏暗的场面暴露在读者面前,观察方式本身又可看作观察者内心活动的外在演示,换言之,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目标。
例如,第二十三回,西门庆要与宋蕙莲过夜,想让潘金莲把卧室让出来,未获允许。
用全知视角表现二人随后的动作之后,小说逐渐转到定点观察视角:
却不妨(防)潘金莲……在房中摘去冠儿,轻移莲步,悄悄走来花园内,听他两个私下说甚话。
到角门首,推了推,开着,遂潜身徐步而入,也不怕苍苔冰透了凌波,花刺抓伤了裙褶,跙足隐身,在藏春坞月窗下站听。
良久,只见里面灯烛尚明,老婆笑声说……
潘金莲的观察,把一幕秽乱而昏暗的山洞情景,搬到了艺术表现的前台;同时,潘金莲本人的好奇、忌妒与行动诡秘的性格特点,也在观察过程中被一一陈列。
《金瓶梅》的成书下限,当今绝大多数学者都肯定在万历二十年左右,上下误差不会超过五年。
这个时间,正是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法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画家中间引起不小骚动的头十年。
《金瓶梅》尝试采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极有可能借鉴了新兴的焦点透视的绘画技法。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金瓶梅》除了有诗、词曲、骈文等文学性文体,还有相当多的非文学性的应用文体。
根据使用场合不同,它们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官场用文,包括奏章六道(第十七、四十八、七十、七十七回)、圣旨一道(第九十九回)、申解公文与状纸各一份(第十、九十二回)。
第二类,社交用文,包括书五封、贴七份。其中,属纯粹官员间社交,和带官员社交性质的(指西门庆与翟谦的社交),七封(份)(第三十六、四十八、六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七十八回);
属家庭间和情人间交往的,五封(份)(第十七、四十、七十二、九十八回)。
第二类,其他社会生活用文,包括祭文三篇(第六十三、六十九、道疏三篇(第三十九、六十六回),酒令四支(第六十六回)和榜联六副(第三十四、三十九、三十六回)。
以上各类中,以官场用文和官员间用文所占篇幅最大,而且,它们都既符合一定的程序,又显示出相当文字水平。
例如,第四十八回曾御史的奏章,先明确题旨,再援古证今,表明职责所在;在陈奏事实部分,先概写西门庆等人品的低下和历史的可鄙,再具体罗列任现职以来的种种劣迹;最后向皇帝发出呼吁。

《金瓶梅》插图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整篇奏章句式骈散结合而以骈偶为主,语言生动形象,不无夸张而又并不意气用事,说服力强。再如同回的一封书:
寓都下年教生黄美,端肃书奉大柱史少亭曾年兄史先生大人门下:
违越光仪,倏忽一载;知己难逢,胜游易散。此心耿耿,常在左右。去秋忽报瑶章华札,开轴启函,捧诵之间,而神游恍惚,俨然长安对面时也:每有感怆,辄一歌之,足舒怀抱矣。
未几,年兄省亲南旋;复闻德音,知年兄按巡齐鲁,不胜欣慰,叩贺叩贺!
惟年兄忠孝大节,风霜贞操,砥砺其心,耿耿在廊庙,历历在士论。今兹出巡,正当摘发官邪,以正风纪之日。区区爱念,尤所不能忘者矣。
窃谓年兄平日,抱可为之器,当有为之年,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不乘此大展才猷,以振扬法纪?勿使舞文之吏以挠其法,而奸顽之徒以逞其欺。
胡乃如东平一府,而有挠大法如苗青者,抱大冤如苗天秀者乎?生不意圣明之世而有此魍魉!
年兄巡历此方,正当分理冤滞,振刷为之一清可也。去伴安童,持状告诉,幸垂察。不宣。
仲春望后一日具。
从知己之思,到荣升之贺;从节操之赞,到方面之责;从挠法之愤,再转到所托之事。
除了格式的严整,此书措语的典雅,文心的曲折,都绝非一般书会才人所能。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