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玉 | 小说家之外:《金瓶梅》作者的三重特殊角色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由此不难认定,《金瓶梅》作者必是一位官场和官员用文的写作高手无疑。
那么,这位官场和官员用文的写作高手是否官场中人呢?从小说特别喜欢披露官场黑幕的隐情和官员徇私枉法的细节来看,回答应是肯定的。

明版全图本

例如,第十回的陈府尹判决武松案,第十四回的杨府尹从轻发落花子虚案,第三十五回西门庆从重逮治又从轻放出四个游民案,第四十七回西门庆等放走杀人真凶苗青案,
第六十七回雷兵备开脱黄四岳父父子死罪案,第七十六回西门庆让无辜和尚顶替何十强盗窝主罪名案,第九十二回霍知县判决吴月娘状告陈经济案,当事官员从最正经的假面,到最贪婪的本性的暴露,往往都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促使他们态度迅速转变的因素,就是幕后人情、金银的交易。
还拿武松的案子来说。他为兄报仇,误杀李外传,被递解东平府。
小说先写「这东平府府尹姓陈,双名文昭,乃河南人氏,极是个清廉的官」,听了武松的申诉后,当即换下他的重罪枷,并「着落清河县添提豪恶西门庆」,摆出了为民作主,誓惩豪恶的架势。
但当西门庆通过朝中杨提督的关系,打通蔡太师,蔡太师又下书来东平府后,小说又写「这陈文昭原系大理寺寺正,系东平府府尹,又系蔡太师门生,又见杨提督乃是朝廷面前说得话的官,以此人情两尽了」,于是武松仍旧被发配重罚,西门庆仍旧逍遥法外。「清官」嘴脸被抛到一边。
陈府尹的形象是从《水浒》来的,但《水浒》第二十七回并无这层幕后交易和态度转变。
除了上述官府断案的隐情,谋职升迁、以官致富的隐情披露也极多。很难想象,一个官场外人会如此谙熟官场中的一切。
官场中人除了文化修养不高的牙隶,就是品阶之官及其幕客(当然,只有大官才有)。
进一步,《金瓶梅》作者又属哪一类呢?一个考察的角度,是对官场用文本身的兴趣与否。
一般来说,官员本人对官场用文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归根到底,它只是一种工具。
品德好的官员关注的乃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品德坏的官员追求的是官场的周旋、品阶的升迁和钱财的聚敛;在前者眼里,官场用文仅是细事,在后者眼里,它是费神的清事,因而都很难放到心上。
但是,对于幕客而言,官场用文就具有了安身立命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说,幕客的存在就是为了替官员本人,来操办、处理这个他不感兴趣但又不可缺少的工具的。这就决定了幕客对官场用文必须具有浓厚的兴趣。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水浒传》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金瓶梅》作者对官场用文的强烈兴趣至少有以下两点表现:
第一,小说开始部分凡承《水浒》而来,而与自身主题联系不紧的情节,文字都有压缩;但第十回承《水浒》第二十七回而来的情节,文字没有压缩,却反而增加了一份清河县给东平府的申解公文。
第九十二回吴月娘状告陈经济串通娼妇逼死女命的情节,与《水浒》第二十六回武松状告西门庆与淫妇潘氏合谋害死武大的情节,告状情形相似,《水浒》中未写状文,《金瓶梅》却写了。
实则所写公文、状文无关宏旨,可有可无,之所以写了,只能归因于对公文、状文这类工具本身的兴趣。
第二,小说所写六道奏章,都以「邸报」的形式出现;邸报的内容,除了奏章,还有皇帝的批示(即圣旨),和具体负责衙门的处理结论。
例如,第十七回宇文虚中的奏章后就写:
奉圣旨:蔡京姑留辅政,王黼、杨戬便拿送三法司,会问明白来说。钦此钦遵。
续:该三法司会问过,并党恶人犯王黼、杨戬本兵不职,纵虏深入,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
邸报可称工具的工具。每次均如此详尽、完整地表现邸报的内容,除了对工具本身的兴趣,很难有什么别的解释。
由上观之,《金瓶梅》作者的幕客身分是明显的。幕客交际广泛、代人而作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写作才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又可称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大全,原因正在于此。

《古典小说名著新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潘承玉 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注 释: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1 赵景深统计为小曲27 支、小令59 支、散套20套30种,见氏着《中国小说丛考》(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页309-311。笔者考定词话本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确为陋儒补作,故这五回文字不应列入统计范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2 此戏不明究为杂剧还是南戏。关汉卿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杂剧,或即此。但小说中凡明确为杂剧者,皆由教坊乐工搬演;此戏既由一向均唱南戏的王皇亲家乐所唱,似又指南戏。可能是据关剧改编的南戏,故归入南戏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3〔美〕浦安迪〈《金瓶梅》叙事美学特征〉,载王利器主编《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成都:成都出版社,1990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4〔美〕夏志清〈《金瓶梅》新论〉,载王利器主编《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成都:成都出版社,1990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3.html

5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第五章第二、第四节。

6关于这一视角的准确内涵,可参阅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导言部分。

文章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潘承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