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有 | 新审美价值对旧审美理想的突破——再论《金瓶梅》的美学意义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若是社会风气所致,南朝梁陈、唐宋各代,在商镇河埠、京都重邑,风气皆然,却没有如此性行为描写的文学;若说自我欣赏,应是作者自己的审美评判所致;有利可图也说明读者的审美趣味的变化。
读者与作者在审美上的一致,应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倾向来看,不应受到简单的贬责,在这种前提下,再论社会风气才有研究的意义,这种研究的意义正是美学意义。
我们在分析评价《金瓶梅》时,是否总是把作者的审美理想追求与写实手法割裂开来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相互统一于作者的审美活动过程中,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力图以写实的手法来实现审美理想,以真正的现实加上自己设计的因果报应来完成道德说教动机;二者又矛盾对立于审美价值实现之中,作者以“真”的审美评判原则创作出来的艺术真实已经站到了作者审美理想的对立面,具有了不合乎甚至违背于作者审美理想的美学意义。
性行为描写作为作品写实内容,在作者创作过程中是应该与作者的审美理想一致的。
《金瓶梅》一书,是作者“罄平日所蕴者著斯传,凡一百回,其中语句新奇,脍炙人口,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如在目前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
性行为描写与“四贪词”中对“色”的批判和全书叙述中插入的对“淫佚”之人的言行结果的批判紧密配合,旨在证明贪女色、贪男色者恶报之因。
但是,既然这些描写,客观、真实,是全书写实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一部描写人之七情六欲的写实作品,写到人的性欲之时若略去不写,那倒是写实的失败,那便是审美价值对传统审美理想的服从。
这些性描写是人物性格、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物命运轨迹上的必须因素,是依赖人物真实而形成的美学意义不可缺少的内容,缺了它们,西门庆不能成其为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陈经济乃至吴月娘、孟玉楼、孙雪娥等人都不能成其为《金瓶梅》中的“这一个”。
不少人认为若将这些描写删去,全书价值与意义不变,甚至由于“清洁”了而更重大。这种意见,若不是道学家的想法,便是掩耳盗铃之举。删节作品甚至删改作品乃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
删去性行为描写,目的在于不让读者特别是不适宜阅读的未成年人读者受到这些描写的影响。作品被删节、删改了,怎么不受到变异呢?
事实上,人们阅读删过的《金瓶梅》,会发现生活的连续性有刀砍的痕迹,生活本质的揭示缺少了重要的环节,人物行为的轨迹连连中断,言行因果、命运结局失去了必然的原因,作品的审美价值自然也就降低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去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以写实手法创作出来的《金瓶梅》所具有的美学意义给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中国世情写实小说的天地,
它的创作手法和审美价值又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小说创作,导引出一大批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按照生活自身规律再现生活本来面目从而揭示生活本质特征和人的命运轨迹的写实小说,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近代,推向创作的高峰,这就是《金瓶梅》的美学意义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本文作者 陈东有教授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文章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完稿于1992年8月,发表于1993年第1期《枣庄师专学报》。后收入《陈东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