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霖 | 《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第一,王孝慈藏二字行批本与世界文库本。
王氏二字行批本目前只能见首页及图像的照片于“世界文库”与现代翻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中,郑振铎在“世界文库”中排印《金瓶梅词话》时,用“崇祯本”加以校勘,并出了校记。
故包括我在内的一般人长期都认为郑振铎即用王氏本的崇祯本加以校勘的。
但我发现世界文库本的第十七回所用“崇祯本”均将词话本中的“夷狄”改掉之后,即认为“郑振铎的确并未用王氏本作校,而是用了一种晚出的崇祯本、甚至是可能用了某种竹坡本来冒充崇祯本作校的”。
这里就与梅先生产生了分歧。梅先生认为“郑氏不会也没有必要挂羊头卖狗肉,图版用崇祯本的王氏藏本,却‘用某种竹坡本来冒充’,欺骗读者”,其实质即要说明王氏藏本实际上是一种后出的劣本。
而我认为,郑氏所用的图版是从王氏那里借来的,而实际所用的文字校本并不是王氏藏本。
这倒不是要像有的日本学者那样指摘郑氏在校勘《水浒全传》时人格上有问题,而只是说明当时人们对“崇祯本”的认识还没有现在那样深入,不知道貌似相同的“崇祯本”实际上也大有出入,更何况真如梅先生所说的,“点校等均假手他人,‘这在当时都是如此’”,是很容易出这样的差错的。
因为从图版等各种情况看来,王氏本不像是后出的劣本。
第二,关于眉批的多寡问题。
梅先生为了说明“内阁文库本许多方面比北大本更接近崇祯本原刻形态”,除了强调序跋的多少问题之外,又提出了“眉批内阁本也最多”的论点。所据的的证据是:
“据刘辉、吴敢《会评会校本》统计,内阁本有北大本无者74条,北大本有内阁本无者27条。”
这句话不明确是刘、吴两人的统计呢,还是梅先生据刘、吴两人的本子所作的统计。
我查了刘、吴两人的文章,未能发现,这就恐怕是梅先生据刘、吴的《会评会校本》所作的统计了。
但是,这种统计是十分不可靠的,因为刘、吴两人所作的会评未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情况处极多,比如,我曾提到过的第三十七回北大本有“似坐,似想,似托怨,口角宛然”的眉批,内阁本阙。
但在刘、吴本上只是标了“绣像本评”(此表示各本都有),未能反映出北大本有而内阁本无的真实情况来。
反过来,比如第十二回,刘、吴本眉批处有一则“绣丙本评”(意即内阁本评):“妙在件件皆请客之物,则鷫鹴等项自别。”
言下之意即北大本所无,惟内阁本有,而实际上北大本也是有的。眉批是如此,夹批也是如此,如第一回刘、吴本夹批有五十处标“绣乙本评“(即北大本评),实际上多数内阁本也是有的。
总之,用刘、吴本作统计,不足为据。此其一。其二,这样论证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两本互有脱漏,这只能证明两本都不是原刻,多几条,少几条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金瓶梅》插图本书影

三,插图问题。
北京中国书店2002年春季拍卖会所提供的一种《金瓶梅》图册,梅先生认为即是“内阁文库系统已遗失的百幅图册”,并以此推想:
“万历天启初刊行的是文人第一代改编本。精明的书商看到这是一条财路,立刻增评、绣图、改文(包括帝讳),在崇祯初推出新版,这就是第二代说散本,亦即崇祯本的原刻本。
内阁文库本是这一原刻本的简装本。但是出版界的竞争古今如一。书林有人见到《金瓶梅》销路好,于是将之重新包装,出豪华版。
文本仍是第二代说散本(个别文字作改订)。取消廿公跋,只留弄珠客序。最具特色的是版面加大,行款更大方,如回数、诗曰、词牌等都单独占行。
聘名匠将内阁文库本系统的五十页百幅图增加为百页二百幅。”
这里且不论梅先生已将原说是“正头香主”的内阁文库本改称是“第二代”的“原刻本的简装本”了,我想只讨论问题的实质:究竟是先有刻工粗劣简陋的五十页绣图,然后再有书商“聘名匠”,“将之重新包装,出豪华版”一百页的插图本呢?
还是先有认真刊刻精美绣图一百页的本子,然后由商人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炮制五十幅粗劣的插图去应付市场呢?
假如我们抽象的来“推想”,两种可能都有,都符合商人的出版心理。但假如我们结合当时出版的背景和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只能是后者。
这是因为崇祯本的改编与出版是在不满词话本的冗杂错讹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校改。
这种校改实际上差不多是一种再创作。在这基础上再作了评点。从大的方面来看,其作风是认真严肃的(只是在付印时,原未注意的卷题改得仓促,出了紕漏)。
与此相应,其绣图也是延请了一时名手所刻,且刻得精良,与当时苏州刊刻的、与冯梦龙有关系的“三言”、袁无涯本《忠义水浒全书》的插图的版式、风格都十分接近。
因此,其原刻本当是一个比较精良的本子。再从实际操作来看,正如我以前说过的,“不可能根据一种仅有五十叶插图的‘原本’去增刊风貌相同的插图五十叶。
反之,翻刻时只有删减原有的插图,才有可能使删剩的图面与原本保持一致。”[16]
这仅是从大的页面来看的。这从具体的画面来看,在《再论〈金瓶梅〉崇祯本系统各本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我又这样说过: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内阁本的插图品质如何?是“精美”的,还是粗劣的?现在不得而知。但从首图本来看,其插图均为王氏藏本的仿刻,形神均无,粗劣不堪,又减少了一半,这都暴露了书商追求利润而减少成本的思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8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8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