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存最早的《金瓶梅》传世刻本,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与后出的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前者又称十卷本,后者又称二十卷本),情节上的较大差异发生在五十三、五十四回。
崇祯本第五十三回和五十四回据万历词话本改写改动大与词话本大异小同……,,
崇祯本五十三回与词话本五十三回的大异小同,仍可以看出崇祯本是据词话本改写而来,并不是另有一种假定的词话本为据……词话本五十三回至五十四回,与前后文脉络基本贯通,语言风格也较一致。
而崇祯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在语言风格上与前后文不相一致,描写粗疏,改写者艺术修养不高……如果沈德符所云「陋儒补以入刻」的话写在崇祯初年,这补入的文字,可能指二十卷本之五十三回至五十四回,而不是指十卷本《金瓶梅词话》。[1]
可见,王先生对这一差异,是充分肯定词话本而否定崇祯本。但这个「如果」的假设是根本不存在的。
《万历野获编》,明明白白,写的就是沈德符在万历年间所历所闻之事。该书卷二十五《词曲》部「金瓶梅」条云: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
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又三年,小修上公交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
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
予曰:「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置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
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箧之。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
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
丙午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三年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马仲良榷吴关,据美国学者马泰来教授考定,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2];
此后不久,《金瓶梅》在吴中刊刻问世。这与词话本的刊刻年代相契合。
而且,冯犹龙名含「二龙」,「二龙戏珠」为传统文化一大图腾,戏珠即弄珠,「吴友冯犹龙」与词活本卷首序的署名「东吴弄珠客」亦相关合。
可见,沈德符所云「吴中悬之国门」的刻本即为词话本,「原本实少五十三至五十七回」云云,也是指的词话本无疑。
万历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
按理说,沈德符作为与作者同代,对作品问世经过比较了解,又借抄、收藏过原作的过录本的学者,他对词话本五十三至五十七整个五回的看法,应该能得到后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和体认。
奇怪的是,与王汝梅先生的观点相呼应,在金学上卓有建树的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指出:
从这五回的两种刻本的对比来看事实,可以证明沈德符说的这五回是「陋儒补以入刻」的话,并非无因,惜乎此一问题,不在十卷本《新刻金瓶梅词话》身上,却在二十卷本身上。
……我们看这五回,十卷本上有第五十五回的任医官看病,与第五十四回的结尾重了,「血脉」不贯连了,还有第五十六回的李三、黄四借银,也有重复之处。
其他,无不情节周密,文辞细腻,刻描人物之言谈举止与心理情绪也生动鲜活而有情有致,绝无补写迹象。
一方面是作者同时代学者的记载,一方面是当代金学专家的论述,二者相距甚远;同时,两位当代金学专家,虽都从崇祯本劣于词话本的前提出发,一个提出「崇祯本是据词话本改写而来,并不是另有一种假定的词话本为据」,一个认为,沈德符「在字里行间的语意上,暗示了二十卷本以前还有十卷本」[4],推论又如此相左。
沈德符、王汝梅、魏子云,何者为是?不难看出,王、魏二先生在理解沈德符的话时,都有意将其所指从词话本扩大到了崇祯本,从这个前提出发,他们将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对应回目加以比较,得出了崇祯本劣于词话本,因而崇祯本才更当得上沈德符「陋儒补以入刻」云云的主观判断。
这样一来,作为考虑重点的词话本本身的问题反而被忽略了。
因此,我们要回答上述问题,判断沈德符的话是否合乎词话本实际,需要重新确定这样一个基本的讨论前提,即词话本的问题应该在词话本自身的艺术系统中加以探讨。
直言之,词话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否为「陋儒补以入刻」,我们要解决的是:
这五回在词话本的整个艺术系统中,与其他各部分协调吗?如果存在不协调,那么,在程度和性质上,是出于一人之手,由艺术风格粗疏造成的轻微的不协调呢,还是出于不同作者之手,由艺术驾驭水平和风格上的悬殊差异导致的严重不协调呢?
实际上,我们要研究这五回在词话本整个艺术系统中的协调性,还面临着一个先决的问题,即:
这五回本身各部分之间协调吗?这五回本身出于一人之手吗?如果这五回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不协调─这首先就印证了沈德符「陋儒」记载的可信性,我们就应该把它拆分为更小的整体,以便于探讨它与词话本整体的协调性,以及一些有关的问题。
《金瓶梅探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
第一,从情节构成看,这五回包含了两个各自独立的情节单元。五十三、五十四回为一个情节单元,描写的核心是「病」,从吴月娘望官哥病情开始,到西门庆望李瓶儿病情,安顿李瓶儿吃药结束,以西门庆埋怨「娘儿两个都病了,怎的好」,将两病描写绾结到一起。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