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思想矛盾及主题的终极指向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当然,作为中国文化结构基本单元的儒、释、道,不可能是完全割裂的。唐宋以后,三教合一的趋向日渐明显。它们中的许多思想观念其实是相互交叉、交融的,相互影响与吸收的。《金瓶梅》不过对儒、释、道兼容的同时又表现了它内在的冲突。我们如此来谈《金瓶梅》离合于儒、释、道的矛盾心态,只是为了把《金瓶梅》文化与哲学思想作一次追根溯源的清理,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矛盾的根由引向整合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本身。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一个时代的思想成果,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金瓶梅》的思想矛盾,也只能是晚明这个特殊时代提供的精神样本。晚明是个生机勃发,异端崛起的充满创新欢欣与痛苦的时期,无论哲学思想与文化思潮,都泛滥着叛逆的激情。顺应市民阶层的兴起,何心隐、颜钧、李贽高举反理学大旗,肯定人的个,肯定人的生存权利。袁宏道说:“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钱伯城《袁宏道集校笺》)何心隐说:“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佚,性也。”(《何心隐集》)李贽干脆把“好货”“好色”当作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然天性加以鼓吹。在当时,李贽等人的学说曾产生巨大影响,李贽弟子汪本钶说:“海以内无不读先生之书者,无不欲尽先生之书而读之者。”(转引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下册)这样的哲学思想背景,《金瓶梅》不可能毫无感触无所反映。虽然我们至今无法确证《金瓶梅》成书年代,不能说李贽等人对《金瓶梅》产生了多大直接影响(因为《金瓶梅》可能出现于李贽学说流行前),但如我们把李贽等人的哲学思想看成是晚明哲学思潮的某种归结,可以相信,《金瓶梅》作者生活创作的年代,这种哲学背景就早已存在。《明史》记载:“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几复无人矣。”应是此种社会背景的最好说明。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更为重要的是晚明新的经济关系出现后,社会风习的急遽变化,它带来的人生价值、生活态度、理想追求等的全面崩溃与更新,深深冲击了旧秩序的固有形态。当时地方县志记述晚明风气说:“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习骄吝,互尚荒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其流至于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缃鞋,纱裙细裤,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汨汨浸淫,靡焉勿振。”(《博平县志》卷四)这样的社会现实,对《金瓶梅》作者的影响,自然是异常强烈而深刻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不难想象,处于个性解放,追求本能享受的哲学思潮与放纵官能、沉醉生命乐趣的生活流风双重冲击下的晚明知识分子,他们的身心该受到多大的震动。儒学的大厦已经倒塌,理学作为一种迂腐陈见被口殊笔伐。连儒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嘲弄与鄙视,李贽痛骂那些死抱理学不放的士人说:“儒者终无透彻之日,况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循名者乎!”(《焚书》)与此相应,佛、道也受到人们普遍的怀疑,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转引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下册)这种情绪,在晚明该是极普遍极典型的。儒、道自唐宋以后,为亲近民间,吸引更多的信徒,几经嬗变,由寡欲,戒淫堕落到放纵。和尚、道士都学会了房中术。元代诗人有诗说:“似将慧日破愚昏,向日如尝下钓轩,男女倾城求受戒,法中秘密不能言。”从而使佛、道名声扫地,时人对和尚、道士的厌恶,简直要把他们看成淫荡之徒的“代名”。比如俗语所云:“不秃不毒,不毒不秃”成了评价佛门子弟的标准用语。明代早期白话小说有关佛、道的描写,便有力地提供了此种佐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这样,我们才感到处于这个巨大蜕变期的《金瓶梅》作者,他的地位是多么尴尬,如果他应顺了时代的新兴思潮,他就该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作一次深刻的决裂。但事实上他无法这样做,晚明反禁欲与个性解放运动,在本质上与传统思想文化是不可能决然断裂的,时代远没有提供这样的条件。晚明的矛盾,只是社会大转换时期骤然失衡后原有道德规范、人生信仰与新的思想观念的冲突。他们无法在这中间获得统一。诚如《金瓶梅》里所表现的,它既要肯定生命的合理内核,肯定人的自然本质,又恋恋不舍那套集个人、家庭、国家于一体的儒家完美的道德规范;它既憎厌佛、道言行不一的虚假说教,又对其劝善本意和抚慰苦难人生的精神超越抱有深深的敬意。而晚明又不是个可以提供足够时间、机会让人进行重新选择组合的时代,晚明对“情”的宣泄太迫切了,它不能不为“理”的缺失付出代价。所以,晚明哲学思潮的冲击,带给《金瓶梅》作者的,只是原有价值体系、人生观念的突然崩溃,是崩溃之后站在废墟上无所倚傍的孤独和悲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晚明不能不是个矛盾的时代,不能不是个痛苦的时代。除了渐趋整合的儒、释、道在晚明出现内在抵牾,使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失去整体的和谐,从而让我们感到整个体系分崩离析外,更大的失望还来自于晚明世纪末毁灭的预感。晚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它的诸多社会现象,已暴露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最初征兆。作为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金瓶梅》作者也最早感应到了这种绝望情绪。晚明新兴的哲学思潮,在张扬个性、冲决道学束缚的同时,亦带来极端的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影响到社会风气,是物欲与色欲的大泛滥。反禁欲主义和个性解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毁坏着明朝的社会根基。《金瓶梅》作者正是在晚明一片兴高彩烈的享受和奇特的繁华中,预感到了可能来临的灾难,所以他才将小说视角切入人欲与人性,切入生命的本体,以生命的毁灭形式来昭示社会、历史与人类可能经历的结局。只有当《金瓶梅》以肯定生命的本能、人性需求的哲学基点,进入对人欲泛滥与人性恶的反思,进入个体生命与社会灾难的深层透视,它的矛盾与痛苦才是最强烈的——它舍弃了传统中国文化、哲学思想中在晚明必然要舍弃的陈腐内容,但它又必须舍弃时代赋予的最新的思想成果,因为它们在世俗的流变与回响,使晚明社会以另一种形式,更快地走向了消亡。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