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方言问题研究综述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chá)、喍(chái)、跐(cí)、一磨趄子、(扌刍)、(⻊丽)(liē)、抬放”等,形容词如“咍咳(dàike)、浪(bai)、好撇、乞查儿(gózhar)、不因不由”等。由此得出结论说,“《词话》基本上是用正定方言写的” 14 。

魏连科认为,《金瓶梅》中的方言俗语至今还在冀南口头运用。列举出“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央及、细疾、没了、半扠、十八两秤、头口、添羞脸、歇晌、干茧儿、不待见、可惜了、先不先、尽、挄嘴吃、上拜、做三日、等子、汗邪、烧糊了卷子、兴、走百病儿”等100例 15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许超以清河县人的身份,认为自己在解释《金瓶梅》清河方言土语方面“或许多一点发言权”。他以明嘉靖29年《清河县志》作依据,指出,“呵硶、谷都、茧儿、角儿、道情儿、苦丁子咸、甜水、咸食、薄脆、烧饼、小米、面筋、黄芽菜、三梭布、棉花瓜子、门了吊儿、合气、踮、张睛、乔叫、扯长绊儿、喇嘴、捏杀蝇子、打旋磨儿、嗔道”等词语不仅在明代 而且至今还活在清河方言里 16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三、北京方言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张炳森认为,“《金瓶梅》的方言词语主要为京师顺天府那一块的”,虽然其中也羼杂着鲁语、吴语、皖北方言等,但严格说来,“已不能再说是独立于京师的‘外来语’,而是已被‘京化’,汇入、融为了北京及其周围的方言词语系统”。他列举的有“嘲、博浪、影射、一抹儿、臭烟、步戏、猫儿头差事、看答着、处窝、白搽白折、撑着头儿、劈手一推、烧胡鬼子”等词语 17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丁朗撰文说,《金瓶梅》中不少俏皮话所涉及的地名、官名等,“不但和北京城有关,甚至是北京城所独有的”。举例有“白塔、兵部洼、冷铺、王府、灯市、天牢、白眉赤眼、外四家、惜薪司、兵马司、廊吏、牧马所、猪市街、酒醋门、地藏寺、细米巷”等90例。其结论是:《金瓶梅》的作者主要生活于京城东部的大兴县辖境内 18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四、河南方言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高培华、杨清莲认为,《金瓶梅》中的方言俗语至今仍在怀庆府(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焦作市所辖诸县市)一些地方的群众口语中大量存在着,如“前晌、后晌、饭时、年下、拾掇、喃、踢响屁股儿、情受、不愤、浪、瓯、扁食、倒踏门、打着羊驹驴战、打响瓜儿、欠肚亲家”等 19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靳青万根据自己在河南内乡和许昌生活35年的经验,发现张远芬先生1984年所列释的那些所谓“最难懂”的、“唯有峄县人才懂”的600多个词语 20 ,竟有许多是河南南阳、许昌甚至周口、驻马店一带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语 21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有不少学者认为,《金瓶梅》所使用的方言属于冀鲁豫苏交界地带。杜维沫“觉得《金瓶梅词话》中所使用的许多土语,既是鲁西的,也是豫北的,或者也是冀南的,如果……能把考察的范围扩大到冀鲁豫交界地带,则对小说地理背景与方言词语的研究必能取得更多的收获” 22 。王学奇在为李申所著的《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作序时谈到:从书中所收的三千多条词语来看,尽管亦“时涉吴语”,然绝大多数为北方话词语,而且集中反映于鲁西南、苏北、豫东、冀南一带 23 。叶桂桐、阎增山指出:“就以往的《金瓶梅》方言研究而言,认为《金瓶梅词话》以山东方言(或扩展到河南东部.河北东南部)为主,中间杂有一部分南方方言词汇,以及偶露北京方言,几乎已成定论。” 24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0.html

五、山西方言说

鲁歌、马征认为《金瓶梅》中有大量的晋语 25 。马永胜、姚力芸从万历丁巳本《金瓶梅词话》中摘出现在雁北特别是山阴、应县普遍使用的山西方言词语3000余条,如“一抹儿、一答儿、人芽儿、上落、小眼薄皮、小量人家、不因不由、不当家化化、大滑答子货、行货、匹手、两头和番、献世包、烧糊了的卷子”等。二位还拿成书于20世纪一十年代的《古今笔记精华》、清代光绪十八年的《山西通志》中的方言与《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相印证,列举出“父曰老子、小儿曰娃、孔曰窟窿、气人曰不愤、多曰够、呼亲家时,亲读去声、砚台曰砚瓦、骂人曰王八、收拾曰拾掇、同事曰连手、骂曰卷、子曰厮儿、牲畜曰头口、口袋曰尺头、无曰没”等30例,进一步证明晋语说的可靠 26 。

沈慧云也指出:当今山西方言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金瓶梅》时代的词语,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有的字写法不同。举例如:“虫蚁儿、打平和儿、待、动弹、恶水、磕脑、可喜、头口、头脑、小厮” 27 。

高坤让认为,《金瓶梅》中的河东方言,“涉及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是其它同期作品很难比拟的”,如“头口、虼蚤、哕、宁帖、顿、毛司、滚水、角儿、扭孤儿”。河东俗语如“多长出一块。哄三岁小孩。石头格刺里迸出来,也有个窝巢儿。墙上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当家人,恶水缸。毛司里砖,又臭又硬。业罐子满了”等。高文还认为前半部分方言的运用明显多于后边的部分 28 。

六、内蒙古西部方言说

刘成荫撰文指出:“《金瓶梅》中的许多方言口语,至今依然活在内蒙古西部的方言中。”其中最富内蒙西部方言色彩,至今仍流行的就有210多条,如“不妨事、一搭儿、逗分子、火筋、茶饭、没入脚处、一递一口、齐臻臻、不拘、冷合合、瓯、漾奶、牙楂骨、恶水缸儿、风风势势”等。其原因是,现代内蒙西部的汉人,先辈大多为明朝中晚期及清代从晋陕北部迁移而来,语言也从晋北、陕北方言演化而来 29 。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