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女性形象的生命意蕴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Z].济南:齐鲁书社,1989.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5]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M].济南:齐鲁书社,1987.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6]丁夏.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7]徐朔方.金瓶梅西方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8]罗德荣.金瓶梅三女性透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9]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10]李泽厚.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11]王汝梅.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M].济南:山东齐鲁书社,2003.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12]吴晗.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13]黄霖.金瓶梅资料汇编[Z].北京:中华书局.2006.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29.html

[14]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金瓶梅的艺术世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15]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

[16]尹恭弘.金瓶梅与明晚文化[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17]吴存存.晚明社会性崇拜与性偶像西门庆[J].明清小说研究,1998,(1).

[18]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A].李渔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19]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0]列宁.纪念葛伊甸伯爵[A].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1]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戊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2]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戴鸿森校本)[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6]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金瓶梅

《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