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与《蹴鞠图》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在四位蹴鞠者的外围,还围拢着几位观看者。其中,画面右边紧挨着腰插团扇者是一位侧身男子,装束与踢出高球的年轻男士相似,也戴着蓝色的纱帽,身穿长袍,表明他也是一位有身份的文士。此外,在画面左边的最远处还有一位仰头看球的男子,手插在衣兜里,装束与旁边陪年轻男士和女子一起蹴鞠的人相近,属于身份低一等的人。余下的两人位于画右,站在仕女和丫鬟身后,两人都穿着圆领长袍,一位手中捧着一个备用的皮球,另一位是老者,画中只有他没有盯着空中的皮球。他们二人和仕女的小丫鬟一样,似乎也是画中某位蹴鞠男士的跟班。

如此一来,我们对于画中的人物关系便有了清楚的了解。这是一场四个人对踢的蹴鞠。在古代,蹴鞠按照不同的游戏方式分为“白打”和“筑球”两种。“白打”不用球门,以踢出的花样和动作难易为评判标准。“筑球”则分两队,看哪一队将球踢入悬在空中的球门次数多。画中的蹴鞠是“白打”。按照白打的规矩,四人场的白打有个好听的名字——“流星赶月”,怪不得画家要把球画在半空,冷不丁一看,皮球还真像一个月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折叠扇?望远镜?

绘画图像常常被人拿来图说历史,这幅画也常被用来作为宋代蹴鞠场景的记录。可是,以图证史可没这么简单。这幅画没有款识,传为南宋马远所作,被普遍认为是一件南宋绘画。但是除了画中曲折的梅枝有些类似马远的画法,画中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点,反倒是显露出许多晚期绘画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装束,甚至透露出许多更晚时期的特征。画中两位有身份的男士,头戴的蓝色纱帽样式奇特,纱帽很高,顶部呈车轮状;另几位男子的头巾也比较高耸。这些都接近明代的特征。实际上,服饰并不是最奇怪的。如果仔细看,会发现画中蹴鞠的四人中,左上那位处于帮衬地位的敞怀男子腰间别着一个细细长长的器物,上头大,下头小,长度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手掌,约摸30厘米至40厘米(图3)。它的上半部分有两处缠着黄颜色的细绳,细绳又打了一个结,最后用蓝色的丝绦穿过这个结,在腰间缠绕几圈固定住。这个奇怪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图3 《蹴鞠图》局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这是乐器中的笛子吗?可是这上粗下细的形状绝非笛子,倒是看起来像一个旱烟锅。烟草在明代中后期传入中国,烟斗也同时出现。旱烟的烟杆一般是一尺多长,一头有铜制的烟嘴。不过画中的物体较之旱烟杆而言又过于粗了,而且我们也看不到烟嘴。这样东西会不会是一把短剑?可是我们实在又看不出剑鞘的形状。那么,这是不是明代中后期盛行的折扇?考虑到对面的那位帮闲腰间插着团扇,按照对称的原则来说,同为帮闲的他腰间有可能是一把折扇。但这个细长的东西相对一柄折扇来说过于长了,折扇上面没有必要缠这么多细绳,况且我们也看不到任何对扇骨的描绘。作为男子可以随身携带的装饰物,这个细长的物体还能是什么?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这样东西较粗的一端呈淡褐色,较之其他部分颜色重,似乎分成上下两截。不知是偶然还是刻意,画家用一些白颜色在器物身上涂抹了一下,制造出一些立体感,使得器身像一个圆筒。上粗下细的圆筒,有些像单筒望远镜。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望远镜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明末的人对于望远镜已经很熟悉,明朝的宫廷中就进行过仿造。望远镜当时被称作“千里镜”或“远镜”。1635年出版的《帝京景物略》中如此描述望远镜:“远镜,状如尺许竹笋,抽而出,出五尺许,节节玻璃,眼光过此,则视小大,视远近。”这里描述的是多节的单筒望远镜,大小类似竹笋。望远镜出现后并没有应用到天文观测上,而是成为一种西洋奇技淫巧,就像令人新奇的西洋人一样,装点着人们的生活。17世纪的著名文人李渔曾写有一篇《夏宜楼》的话本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书生,他偶然在古董铺中购买了一个望远镜,发现这个奇器竟然可以用来在高楼上窥视心仪的美女在庭院荷塘中戏水。李渔对望远镜做了一番描述:“千里镜,此镜用大小数管,粗细不一。细者纳于粗者之中,欲使其可放可收,随伸随缩。所谓千里镜者,即嵌于管之两头,取以视远,无遐不到。”《蹴鞠图》中的这个器物,着实像一柄千里镜。倘若真的如此,那么这幅画的年代,恐怕不会早过明末了,是一幅17世纪的绘画。即便它不是望远镜,而是折叠扇,画的年代也不会早于明代,因为折扇虽然在北宋就从高丽传入中国,但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要到明朝中期。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妓女的本领

先绕开折叠扇和望远镜的迷雾。《蹴鞠图》一个最大的特征是男女同场蹴鞠。蹴鞠的兴起是与男有关的,传说为黄帝的发明,但是从唐代以来就有女性参与其中。唐代王建有诗描绘宫廷女性的“白打”:“寒食内人常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里的蹴鞠是寒食节的宫廷娱乐。之所以要在阳春三月的清明前后蹴鞠,是因为这个时节往往有点倒春寒,容易染风寒——伤寒可是古代最难治的病之一。为了预防风寒,需要适当运动。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高的蹴鞠与秋千便成为全民健身的不二之选。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三月事宜》中收集了古今各种图籍中有关三月的记载,其中一条说:“寒食有内伤之虞,故令人作秋千、蹴踘(鞠)之戏以动荡之。”[4]本来,秋千属于女性,蹴鞠属于男性,二者共同构成春日里的亮丽风景。即便女性要蹴鞠,也往往是在女性同伴之间私下进行,不会像男性这样在公众场合进行。不过,只要女性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那么蹴鞠就会变成她们的专长。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