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痴云《<金瓶梅>与<水浒传><红楼梦>之衍变》一文较为中肯。在谈到两书的人物形象时,该文认为:“《金瓶梅》注重实际,个中人物贪财好色,趋势嗜利之状,不论何时何地,皆能遇到。”“《红楼梦》则不然,其写富贵骄侈,虽悉在人耳目,其主要脚色如宝玉钗黛诸人,完全出于理想,恐欲界之中千古不易一见。”[25]这段论述不仅指出两书人物迥然不同的精神品性,更把握了两书艺术表现的实质。在具体人物比较时,作者一方面认为:“宝钗、黛玉亦从金莲、瓶儿变化而出,”另一方面也指出“西门庆之嗜淫欲,贪货财,宝玉则谈情爱,薄利禄,撰著之人,命意不同,各逞其才艺。”[26]痴云的这些见解可以提醒人们:在两书人物比较研究时,一方面应该看到彼此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处,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加以等同。
孙逊《<红楼梦>与<金瓶梅>》是新时期较早专门论述《金瓶梅》《红楼梦》两书关系的论文。孙文认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正是直接继承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远远超越了后者。”首先,“《红楼》和《金瓶》都敢于写‘真的人物’,因此它们在写及人物的命运时,没有采取瞒和骗的态度,而是严格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如实地写出了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命运的悲剧。”其次,“《红楼梦》不仅在典型的数量上要大大高出《金瓶梅》,而且同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艺术典型,前者的思想艺术容量也要比后者更加丰富和深刻。”此外“《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还有一个最主要之点是《金瓶梅》所根本欠缺的”,那就是它不仅写了“肮脏的人物”,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和洋溢着生活的诗情的艺术典型。”[27]孙文能较早地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两书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客观公允的立场是值得肯定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有曦钟发表了《“深得(金瓶>壶奥”——略谈曹雪芹对<金瓶梅>的艺术借鉴》和《从人物形象看<金瓶梅>与<红楼梦>》二篇文章,重点阐述了对两书人物形象塑造的看法。在后文中,作者紧扣住前文已述及的“《金瓶梅》的人物描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某些人物性格往往前后矛盾”的观点加以延伸,通过分析比较,认为《金瓶梅》在人物塑造上已经在努力追求从单一的“扁平”性格发展到复杂的“凸圆”的性格,但是它并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发展,而只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实现了这一小说史上的飞跃,即如鲁迅所说的打破了传统思想和方法。曦钟在文中还批评了那些夸大《金瓶梅》人物塑造成就的观点。[28]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在《金瓶梅》《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中,往往是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来评判《金瓶梅》人物塑造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除曦钟外,还有张俊等学者都提到《金瓶梅》中某些人物形象性格前后有相矛盾之处,典型即如李瓶儿,也不如《红楼梦》人物之丰满圆润。对此,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厉平《<金瓶梅>与<红楼梦>审美价值比较》在“有无内在机制的人物性格层递”一节中明确指出“李瓶儿与林黛玉的形象塑造,前后都有着明显的层递变化。”[29]这一点显然与曦钟等意见相左,代表了对于《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另一种理解。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当代学者除了在整体上比较评价两书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外,也有学者侧重于讨论两书共同采用的艺术手法,张俊《试论<红楼梦>与<金瓶梅>》将其归纳为:“既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也写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物神态”,“人物心理刻画,蕴藉含蓄,不露声色,”“通过别人议论,介绍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七个方面。[30]这七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两书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技巧种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对两书人物的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进行比较,是人物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冯子礼侧重于两书中群体形象的比较研究,用力最勤,成果亦丰。1989年、1990年、1992年连续发表了《善恶殊途,美丑判然——<金瓶梅>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之比较》[31]、《相悖互依,逆向同归——<金瓶梅><红楼梦>主人公比较》[32]、《“大家风范”与“小家子气”——<红楼梦>与<金瓶梅>中两种不同的主妇群的形象之比较》[33]三篇论文,分别从思想高度和审美品格,生命哲学,文化教养的不同角度比较评价两书中的群体人物形象,昭示了两书不同的审美取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关于个体形象比较。徐君慧在专著《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中对凤姐与潘金莲,王夫人与吴月娘,焙茗与玳安等都进行分析比较。[34]牧惠在《金瓶风月话》也论述了潘金莲性格与凤姐、黛玉的相似之处。[35]这些都丰富了《金瓶梅》与《红楼梦》人物形象比较的研究成果。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三、叙事的比较研究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叙事研究体现研究者关注文本、回归文本的倾向,通过对《金瓶梅》《红楼梦》两书文本的全面考察,研究者们围绕文学母题、情节、结构、语言艺术等诸方面展开了叙事的比较研究。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