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的医学叙事与多元解读——李瓶儿已消陨,《金瓶梅》医史价值长在!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形容黄瘦,饮食不进,卧床不起。由仆妇冯妈妈请“大街口蒋竹山”来诊。

蒋竹山并非是具有头衔、承应官府的医官,但自称“太医院出身”,可见经过正规医学教育。蒋氏给出一番非常专业化的诊断: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小人适诊病源,娘子肝脉弦出寸口而洪大,厥阴脉出寸口久上鱼际,主六欲七情所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似有郁结于中而不遂之意也。似疟非疟,似寒非寒。白日则倦怠嗜卧,精神短少。夜晚神不守舍,梦与鬼交。若不早治,久而变为骨蒸之疾,必有属纩之忧矣。可惜,可惜!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就医学方面而言,蒋竹山的诊断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是一则较为完整的脉案。传统寸口诊脉法,左关候肝胆,厥阴脉主肝与心包,弦出寸口为肝经木旺,兼洪大为标实本虚之象。病机根本为肝气郁结,并有阴精亏虚,因此症状为寒热交争,肝木克土见茶饭不思,白日精气不足为倦怠,夜晚相火妄动为梦交,并开出了有效的药方。李瓶儿服后马上好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书中,类似脉症多归入“寒热”或“寒热如疟”门,而《金瓶梅》却借蒋竹山之口,强调此病案中的“鬼交”症状,道德意味更加明显。从医书记载来看,此类病证的出现,反映出自宋代以来,妇产科的范围越发扩大,除传统的以经、带、胎、产为中心的疾病外,妇人杂病、尤其是与情志相关的疾病得到重视这一类疾病在医书中的记载还是较为边缘化的,而在文学作品中的描述相对更引人注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病案二:被刻意颠覆的医官形象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词话本第五十四回的李瓶儿病案是一个完整的急诊过程。李瓶儿突患胃脘疼痛,西门庆急请任医官来诊。当时虽已是深夜,但西门庆在礼仪方面仍丝毫不差,让书童写“侍生帖”去请任医官,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请来后,先坐轩下,两次奉茶。一方面是礼仪形式,另一方面毕竟是请外人进入深闺内室,需腾出时间收拾一番。而任后溪也充分体现了“医官”的素质,虽然请医时已睡下多时,仍打扮得当,“四角方巾,大袖衣服”,骑马而来。进内室的途中,“遇着一个门口,或是阶头上,或是转弯去处,就打一个半喏的躬,浑身恭敬,满口寒温”;进房后,李瓶儿闭于帐中,先进行诊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任太医的正式诊断为胃虚气弱,血少肝经旺,心境不清,火在三焦,又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向西门庆详细解释了病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他肝经原旺,人却不知他。如今木克了土,胃气自弱了。气那里得满?血那里得生?水不能载火,火都升上截来。胸膈作饱作疼,肚子也时常作疼。血虚了,两腰子浑身骨节里头,通作酸痛,饮食也吃不下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这与蒋竹山面对李瓶儿的诊断用语形成鲜明对比。任医官最后提出的治疗方案为“降火滋荣”。又补充询问了李瓶儿的月经情况,得知产后经闭,再次针对病本,强调元气原弱,产后失调,遂致血虚,并与外感、壅积之证鉴别。用药建议先汤后丸,煎剂治胃痛,丸药养虚损,皆与医理契合。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7.html

西门庆送去药金后,见取来的药袋上写着:降火滋荣汤。水二钟,姜不用,煎至捌分,食远服,查再煎。忌食麸面油腻炙煿等物。又打上“世医任氏药室”的印记。又一封筒,大红票签,写着“加味地黄丸”。一切都符合处方用药的标准。李瓶儿服了煎药后,胃痛缓解,便能安睡,可见疗效颇佳。

此处描写的任医官,行为举止虽显得有些刻意做作,但诊断施治、与病家交流等方面却是无懈可击。

绣像本第五十四回和五十五回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案,即李瓶儿的产后恶露不尽。仅从诊治过程来看,任医官同样体现出专业医家的素质,即以诊脉为先,诊脉前道“且待脉息定着”,诊时先右后左,细玩脉息多时,然后请求望诊,最后询问病情。在第五十五回初,根据李瓶儿的病因脉理给出诊断,颇中肯綮。诊为“产后不慎调理”,当下两手脉息虚而不实,按之散大”“都只为火炎肝腑,土虚木旺,虚血妄行,治用清火止血之药加减,以黄柏、知母为君。这是元明时期丹溪学派滋阴降火的用药特色。

如果仅仅由此看,虽然病证不一,诊治过程较词话本简单,但任医官的形象倒也一致。可绣像本在第五十四回最后插入的一段描述,彻底颠覆了任后溪的正面形象。他在听完病情后,先起身打个恭儿,先是对西门家吹捧一番,称:

大凡以下人家,他形神粗卤,气血强旺,可以随分下药,就差了些,也不打紧的。如宅上这样大家,夫人这样柔弱的形躯,怎容得一毫儿差池!正是药差指下,延祸四肢。以此望、闻、问、切,一件儿少不得的。

然后举贵人抬自己身价,说替王吏部夫人诊病,药到病除,不仅得到重金酬谢,又获赠“儒医神术”的匾额,“近日,也有几个朋友来看,说道写的是甚么颜体,一个个飞得起的。况学生幼年曾读几行书,因为家事消乏,就去学那岐黄之术。真正那‘儒医’两字,一发道的着哩!”既自诩“儒医”,却连“颜体”都不知道,难怪张竹坡夹批道“几乎又为竹山之续”。最后以退为进,与西门庆开玩笑、拉关系,讨要匾额,已是明显的沽名钓誉之举了。

病案三:疾病危重时期的无奈选择

金瓶梅》第六十至六十二回,是李瓶儿生命的最后时期,也是小说所着笔墨最长的一则典型临终病案。

患者本来产后失调,加之精神抑郁,持续消瘦,孩子去世后更是备受打击,一病不起,漏下不绝。虽然一直服用任医官的药物,无奈病重药轻,“如水浇石一般”,半月之内病情加重。重阳节时因饮酒发作血崩而昏厥,已至气血阴阳严重虚衰的危重阶段。在来诊的何老人眼中,已是“形容瘦的十分狼狈了”,正是文学家笔下临终病人的典型形象: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