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全校本所谓“校”,是根据《金瓶梅》两个系统的本子及有关原始资料,进行校勘,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校正今本《词话》的讹误,为读者提供一个接近原著的定本。上面说过,《词话》的底本是一个未经整理的抄本,讹误极多。有原记录音近致误,如“是”、“事”、“似”代用,“只”、“自”不分;有传写形近致误,如“個(个)”、“了”,“還(还)”、“正”,“又”、“只”相混;有校改当删末删的衍文,如“来到王婆门口茶坊门首”、“月娘甚是敬重他十分”,等等。此外还有大量脱文、倒文,后者有多至三百余字者。据粗略统计,《词话》的错误率几达百分之二。所以,文学爱好者早有“欲读金瓶无善本”之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全校本以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为底本,参考台北联经朱墨二色套印本和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一九五七年重印本,校以以下几个本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1)《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台北天一出版社影印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此本旧称“崇祯本”,不确,今简称“廿卷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2)《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兹堂本,简称“大字张本”。台北里仁书局影印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3)《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崇经堂巾箱本,简称“小字张本”。香港文乐出版社与在兹堂本合印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在校点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几种近人点校的本子: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1)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金瓶梅词话》(删节本),施蛰存点校,上海杂志出版公司一九三六年出版,简称“施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2)全标点本《金瓶梅词话》,毛子水序,台北增你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七六年出版,简称“增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3)中国文学名著本《金瓶梅》(删节本)刘本栋校订,台北三民书局一九八O年出版,简称“刘本”。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4.html
(4)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本《金瓶梅词话》(删节本),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简称“戴本”。
校记共五千余条,分系各回之后。正文校改,增文二字以上用斜括号[],衍文二字以上用圆括号(),夹文用方括号[],阙文用方框□,书名及词曲牌名用尖括号<>。
(五)
此外,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需要,我们出版全校本的普及本。普及本提供校改后的文本,用新式标点;不附校记,另附我们编纂的《金瓶梅词话辞典》和二十卷本的两百幅明代插图。
《金瓶梅》本为说书人底本,说书人用的是鲜活的口语,记录整理时,许多方言土语有音无字,只好自我造字或用近音字代替,结果简笔字、生造字、谐音字、错别字满纸,造成本书“语无定字”、“字无定体”的现象。如“早是”,本是一个方言词,意同“幸而”,但书中往往又写作“早时”、“到是”;“比是”意同“既然是”,又写作“比时”、“彼是”、“彼时”。这当然增加一般读者的阅读困难。为此,我们在普及本中有选择地对若干辞语进行了统一:书中有些辞语有两种以上写法,我们将别字统一于正字,已不流行的俗写统一于现在仍通行的正写;异体字则一般不统一。如桌(卓)、跟(根)、晨(辰)、找(抓)、炖(顿)、僱(顾)、嫖(飘)、阮(上竹字头下秦)、劈(匹)、们(每)、都(多)、吆(喓)、赚(撰)、够(勾)、奶(嬭)、核(胡)、缎(段)、婊(表)、伙(火)、现(见)、一发(已发、亦发)、一定(已定)、知道(赤道)、吩咐(分付)、瞅睬(揪采、偢倸)、踉踉跄跄(浪浪沧沧)等。有些辞语,如“恒是”、“恒属”、“恒数”,即“横竖”的不同写法,但本书并无此词,只好各仍其旧。又如女阴,本书写作“左毛右皮”、“左毛右必”、“左毛右比”,也无法统一。至有些辞语,如“服侍”、“服事”、伏侍”、“扶侍”、“扶持”,因含义上可能不全相同,我们也不作统一。
另一方面,书中有些字,是当作记音词用的,如“交”,兼作“教”、“叫”、“较”、“皎”、“跤”;“吊”,兼作“调”、“掉”、“丢”;“相”,兼作“箱”、“镶”、“厢”、“想”、“像”;“倘”,兼作“躺”、“趟”、“淌”;“稍”,兼作“俏”、“捎”、“梢”、艄”;“儹”,兼作“攒”、“趱”、“左火右赞”;“扒”,兼作“爬”、“趴”;“甸”,兼作“钿”、“垫”等,我们也酌量将之分开。
应当指出,我们所作的字词的分合,只是部分的,并不彻底,而且有的可能不很确当。但我们相信,经过校勘、标点和某些词语的规范化,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借助《金瓶梅词话辞典》或同类辞书,应该能够读懂《金瓶梅词话》。这也就是我们整理此书的最大心愿。
(六)
本书在校点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学者和专家的帮助。王修龄先生曾参加校点工作,初校了三十五回至七十回,并部分参加《词典》的编写;许桂林先生协助校点了后二十回及书中有关星相部分;冯统先生协助校点书中词曲;马力先生阅读了全书清样:陈庆浩先生参与商榷体例,并提供许多重要的资料。至于对本书的出版表示关怀和鼓励的海内外师友就更多了。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可以说,全校本是集体劳作的成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个人不可能完成。但由于本人寡学浅识,在校点和释词方面都不免还会有许多错误。我热切希望读者提出意见,以便再版时改正,使全校本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