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与超越:《金瓶梅》研究的现实走向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5.在《金瓶梅》版本系统上,存有“两系三类本子”,这就是词话本、崇祯本、张评本,其中崇祯本与张评本关系最密,后者明显来源于前者。

6.以张竹坡为代表的《金瓶梅》评点,不仅对理解该小说文本的内容及其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其对中国古典小说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关于张竹坡生平及其著述的研究结论亦是近年来《金瓶梅》研究中的一大收获。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通过以上简单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整个《金瓶梅》研究史的发展过程是一金学研究不断转化、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一整体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一方面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阶段,正是各个历史阶段所提供的《金瓶梅》研究的时代性结构体现着某一时代金学的整体水平及其特点,这是特定时代个体批评实践整体努力的结果,它不可避免地存有着自身所独具的历史局限及其贡献,这即使对特定金学研究的既定结构的突破与超越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着自身的积累性与传承性,它形成为一种具有连续性的批评传统,它影响着人们的批评实践并与主体的创造性的批评选择形成矛盾,事实上,任何时代的金学研究皆不是毫无意义地重复前人的结论,而是立足于时代性的社会文化,选择自我所独具的视角、方式、方法,以求建构独特的金学研究的时代性结构,这即构成为金学研究之突破、超越与转化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关涉到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化,关涉到个体与群体意识观念结构的转化。应该说,如上的分析及其结论,有利于我们对新时期金学研究的剖视,有利于促进新的金学体系的建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新时期十余年来的金学研究的确进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期,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关键问题却在于如何认识这种繁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于新时期金学研究的理解与认知,一方面理应看到它所取得的成绩,理应看到它对过往金学研究的发展、突破与超越,亦正是这种事实的存在使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另一方面,又应该看到任何学术创造与学术成就的取得仅仅标志着它提供的是前人或历史上所未曾认知、把握或创造的东西,但其所提供的东西本身却并不能等同于学科自身的未来发展,并且其现实存在本身往往并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它仍存有着诸多的欠缺与不足。正基于此,我们又必须看到金学研究之繁荣背后所存有着的危机。可以说,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认识金学研究的繁荣与危机这两方面,我们才能恰切地把握新时期金学研究的发展。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之于新时期金学研究,其明显地存有着这样几种学术模式:其一是实证分析模式。这种研究模式有自身悠久的传统,在古典批评时期与现代批评时期皆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当代批评时期的金学研究在此种模式上正是对前两期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模式的研究意向与适应范围主要是对作者序跋者的猜测与推证、版本的比对与考索、成书方式及其年代的论说、历史背景的考察、本事的探寻、地理背景的索解等方面。当代台湾著名金学家魏子云的金学研究正是此种模式的代表,他曾这样表述过自己的金学研究;“我的《金瓶梅》研究,之所以一开始,就死盯着明人的一件件史料,合并起来一一研制,却又特别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上着眼着力,正因为我出身于桐城学派,学得了桐城学派的治学之道,懂得了以历史为考据的基心,以社会现象为寻证的基因,以训诂为考察问题的方法,以义理为义法合一的立论。所以,当我决定要继续来探讨《金瓶梅》这部书,就开始去寻究嘉靖、万历这几朝的历史与社会现象。”①魏先生虽然对桐城派的理解有其偏颇之处,但他在这段话中所强调提出的“考据”、“寻证”、“训诂”、“义法”等却基本上说明了这一研究模式的构成及其特征。在金学领域中运用此种研究模式进行《金瓶梅》问题探讨的,其实并非魏先生一人,而是学者云集。这种研究模式在寻求、梳理历史典籍中与《金瓶梅》相关的历史材料上的确有很大的学术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仍存有着许多问题,它往往使金学研究远离了自我的本体与职责,流于琐屑繁杂,其极端常常陷于索隐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可以说,作者、成书、版本等问题的考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瓶梅》的问题,金学研究的中心仍然是《金瓶梅》文本的本体分析与评价。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其二是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此种批评模式的出现虽然与中国古典批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作为真正的科学批评形态的产生却依赖于西方文论中社会历史批评学派之理论方法的绍介与引入,这种批评模式在现代批评时期已得到自身的深化与发展,并产生了运用此种模式进行金学研究的大家,诸如鲁迅、郑振铎等。而在当代批评时期,这一模式更是得以完备化与系统化,以至于成为当代古典小说研究中的主要批评模式。这一点在新时期的金学研究中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可以说,在《金瓶梅》批评与研究中,学者们皆能自觉地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对小说文本的主体创作、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其行为、性描写、主体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运用此模式者,有的并未从深层次上把握住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样式的本体含义,而往往使自我的研究与分析流于机械论甚至庸俗社会学,这亦是《金瓶梅》分析与评价上所存有的一种倾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