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先生看来, 小说的入话讲的是帝王的故事, 正文亦必然是帝王的故事。显然魏先生将入话与正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得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了。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 是从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无论是形式结构还是内容, 前者都深受后者的影响。从形式结构而论, 话本有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等部分组成。“篇首”通常为一首诗或词, 或一诗一词并存, 以点明主题, 概括全篇大意;“入话”是解释性的, 解释篇首的诗词, 或涉议论, 或叙背景以引入正话;“头回”则基本上是故事性的, 正面或背面映衬正话, 以甲事引出乙事, 作为对照, 虽然在情节上和正话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但它对正话却有启发和映带作用, 突出正话的主题思想。在明人的概念中, “入话”和“头回”已成为一种东西, “篇首”亦包括在“入话”之中。明代的长篇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亦有所变化。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一回前有一个“引首”, 包括词、诗各一首及一个故事。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则将“引首”改称为“楔子”。《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前则有“引子”。“引子”、“引首”、“楔子”, 皆为同义。金圣叹在评述七十回本《水浒传》的楔子时指出:“楔子者, 以物出物之谓也。”俗言之, 即以甲事引出乙事。甲事为什么能够引出乙事, 入话为什么能够引出正话, 关键在于前者与后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从话本创作及小说创作的实践来看, 这种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概言之, 有表象性的或深层次的联系;有偶然性的或必然性的联系;有正面映带性的或反面映衬性的联系;有事件性的或思想性的联系。总之, 只要有联系, 则皆能成立, 皆能达到“以物出物”的目的。例如《京本通俗小说》中的《错斩崔宁》, 入话 (本篇称“头回”) 与正话之间的联系, 仅是“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 遂至杀身破家”。这种联系可说是极其表面的偶然性的联系, 但照样能够成立, 达到“以物出物”的目的。魏先生以为《金瓶梅》的引词入话, 讲的是项羽刘邦宠幸废立故事, 故正文只能叙神宗宠幸废立故事。当然如果有这样一部小说, 引词入话与正文之间作如此联系, 亦未尝不可。但魏先生以此而否定《金瓶梅》的正文写的是西门庆故事, 则未必尽善。显然, 魏先生只看到了“以物出物”的单一性 (即人物、事件的雷同) , 而否定其多样性。这是不符合小说的创作实际的, 同样是不符合《金瓶梅》的创作实际的。笔者以为现存《金瓶梅词话》的引词入话与正文之间的联系非但不矛盾, 而且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刘项这顶王冠是能够戴到西门庆头上的。下面对《金瓶梅》的引词入话到底如何引楔出西门庆故事问题作具体解剖。《金瓶梅》的引词为:丈夫只手把吴钩, 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 打成心性, 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 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 虞姬戚氏, 豪杰都休。这是宋代词人卓田的词, 其意甚明:项刘这等英雄, 只因宠幸妇人, 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引词以后的入话, 首先是对引词的解释。作者认为, “此一只词儿, 单说着情色二字, 乃一体一用。……言丈夫心肠如铁石, 气概贯虹蜺, 不免屈志于女人”。然后作者讲了刘项的故事。
按照“以物出物”的多样性的原则, 这个入话故事所能引楔的正文故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引楔类似于项羽宠幸虞姬落得个双双自刎的故事;它可以引楔类似于刘邦宠幸戚夫人废嫡立庶的故事;它可以引楔类似于项刘贪恋女色而落得个悲惨下场的故事。如此等等。作者叙述这个入话故事的着眼点, 思想倾向是什么?作者自己已表述得十分明朗:“此一只词儿, 单说着情色二字”;“言丈夫心肠如铁, 气概贯虹蜺, 不免屈志于女人”;作者借诗人评说刘项二君之言, 又说:观此二君, 岂不是 “撞着虞姬、戚氏, 豪杰都休”。由此可见, 作者通过这则入话故事, 所能引楔的正文故事, 只能是类似于丈夫贪恋女色而落得个悲惨下场的故事, 作者主要要告诫人们的是女色害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其实最能说明问题的, 莫过于作者写在入话尾末正文开始前的一段过渡性文字。这段文字承上启下, 十分醒目地点明了正文故事的基本情况, 其要点是: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1.“说话的, 如今只爱说这情色二字做甚?”说明作者 再一次将入话故事的宗旨概括为“情色”, 而非“废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2.作者指出情色问题“今古皆然, 贵贱一般”, 说明作者要讲的正文故事是“今”的“贱”者的故事, 而非帝王的 “贵”者的故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3.“如今这一本书, 乃虎中美女, 后引出一个风情故 事”, 作者点明正文所讲为“风情故事”, 而非废立故事;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4.“一个好色的妇女, 因与了破落户相通, 日日追欢, 朝朝迷恋”。作者用“好色的妇女”与“破落户”来概称正文故事中的男女主人翁。显然前者指的是市井间的妇女潘金莲, 而不可能是郑贵妃;后者指的是西门庆, 而不可能是神宗皇帝。用“破落户”来称明神宗岂不是笑话;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5.好色的妇女, “后不免尸横刀下”。潘金莲被武松 所杀, 确是“尸横刀下”;而郑贵妃并没有遭此下场;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