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蔽的破除与身位的开显——《金瓶梅》宗教伦理话语的剖示与辨析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金瓶梅词话》篇端的“四贪词”, 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在具体描写中 , 又通过“药”等意象的选择及“相面”、“卜卦”等形式 , 表现出当时普遍存在的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为此 , 小说通过冷热转换间不容发的道家叙事文法、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佛教叙事文法 , 重开人们的“畏惧”之心 , 修复由于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文化断裂。这种障蔽的破除和身位的开显 , 形成贯穿于小说之中的一套宗教伦理话语 , 表现出作者明确的问题意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概而言之, 可用“身体的还原与身位的开显”加以描述。它既“写实性”地反映了晚明时代“身体”从“精神”辖域中的突围与敞开;又通过“畏”的开启和“因果报应”的设定等形式, 给人的“身体之在”重新编码和定位。关于前者, 笔者已有专文论述, 这里只对后者作出描述。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对“四贪”现象的反思:作者的问题意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晚明时期, 对“欲”的肯定和对“私”的主张, 是儒学思想史上的一个根本的变化。[1] (P27) 这一本乎“人欲自然”的坐标转换, 尽管从理论层面看, 只是开辟了一条“欲”进入“理”中的道路, 而“欲”本身“并没有获得自立的基盘, 无宁说是由于为理所包容, 人欲才获得存在的保证”; [1] (P11) 但“由于欲被纳入理中, 于是逐渐渗透到理的内部, 终于使理的内容发生实质的变革。” [1] (P25) 这一“变革”, 从根本上消除了灵魂与身体的二元张力关系;而一旦身体的欲望失去了灵魂的导引和规戒, “不再具有意向性, 它就成了一个晦暗不明、深不见底的物自体, 开始恶魔般地横冲直撞, 毫无目的和理性地自我推进, 像一个狰狞的神祗。” [2] (P273) 《金瓶梅》首端吟咏“酒色财气”的“四贪词”, 就是对此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 表现了作者明确的问题意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所谓“贪”, 就是将人的存在定位在“身体”欲望的满足之上, 建立在对外在之“物”实在性的认识和欲求之上。这种自信本心, 惟“心”是从, 执持于物, 惟“物”是求的执我和执有, 自会导致人的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 ① , 使人的“身位之在”因沉沦和遮蔽而无法显身, 因失家而无处居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舍勒指出, “身体”是一个实体性的所在, 而“身位”则是一位意向性的此在, 是人的精神之在的此在形式。② 身位的显身, 需要通过现象学的还原, 即“加括”世界事物偶然的此在系数来获得, 需要悬搁的此在系数就是生命的冲动、欲望和刺激。[3] (P1341) 海德格尔在解释“伦理”一词的原意时曾借用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说法, 将其理解为人的“居留住所”。[4] (P396) 为“身体”找到一个居留的“处所”, 也是王阳明“致良知”的要旨之一。海德格尔指出:“当荷乐德林吟咏‘还乡’的时候, 他所关心的是, 他的‘同胞们’在‘还乡’中找到本质。” [4] (P381) 同理, 王阳明在呼唤“致良知”时, 其目的也正是要为他的同胞们找到一条实现其本质的“还乡”之路, 将人心从放逸中唤回。这样“人便人性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4] (P480) 王氏所谓“致良知”的“致”字本身, 就包括两重涵义:至 (达到) ;实现或推行。[5] (P170、193) 只要达至良知之所, 人便“能够通过一个观念的思维王国来构筑他的感觉世界”, [3] (P1343) 人的“身位”也便会因此而显现。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让放失之心“回家”, 令恣睢肆虐的“身体”归位, 正乃“四贪词”的主旨所在。它所反映的问题意识和精神关切, 不但在晚明思想界对王学末流的抨击和修正中有所体现, 而且也是当时许多小说共同关注的焦点。如《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的“头回”对“酒色财气”的反思, 就极具典型意义, 因篇幅所限, 不便引述。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它对“四贪”的态度, 与《金瓶梅词话》中的“四贪词”相比, 似乎更为缓和一些: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饮酒不醉最为高, 好色不乱乃英豪。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无义之财君莫取, 忍气饶人祸自消。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它显然不是持完全排斥的绝对主义态度, 而是要与之拉开距离, 由贪恋和沉湎转为驾驭和控制, 对它们作意向性的导引, 而不是谈之色变。这也正如上引舍勒的现象学“加括”一样, 加括不等于单纯的排除, 通过加括, 身位并非与生命冲动全然断绝了关系, 而是“转换了所属的关系”, 身体的加括不等逻辑上的无视, 究其实质, “这个还原实际上就是指正确定义人的精神的行动。” [3] (P1342) 实际上, 就《金瓶梅》的具体描写而言, 也并非全然遵循“四贪词”的批判立场, 往往呈现出“两面倒”的态度, 道德的界线并不很清晰。

词话本在酒色财气四者中, 只从“单说情色二字” 加以生发;崇祯本和张竹坡评本强调“惟有财色二字更为利害”。在“情色”之外增一“财”字, 可视为对小说内容的诠释学扩展, “财色”二字更能反映晚明的时代特点, 而且对“财色”之思, 也可看作是对恣意于酒、色, 沉迷于财、气的“四贪”之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