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蔽的破除与身位的开显——《金瓶梅》宗教伦理话语的剖示与辨析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 就小说的具体叙事而言, 问题却远非如此简单, 对“身体”的兴趣和对“身位”的关注, 形成一种“两面倒”的态度 [9] (P151) 。这一充满悖论的叙事,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者费尽心机所设定的宗教伦理观念, 使之沦为一种不合时宜的道德说教。由于这一问题较为复杂, 拟另作专文讨论。这里只作一初步的说明:这种“两面倒”的态度, 恰好折射出传统“断裂”时代、“宽宥文化”的到来。其次, 这种“两面倒”的态度, 又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立场在叙事中的体现, 因而在具体的描写尤其是事的描写中, 很少作那种绝对式的道德判断, 其活动的述词也不再是善或恶, 这种相对主义的道德观, 也许更能反映时代的面相。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和参考文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注释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①张灏在《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一文中指出:“在现代中国, 精神迷失的特色是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是同时存在的, 而不在于任何一项的各别出现。位于现代中国之‘意义危机’的底部, 是此三种迷失的熔合。”这一划分和描述也适用于晚明时代。见罗义俊编著《评新儒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51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②参阅刘小枫《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189、193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1) 转引自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三联书店1994, 第325页。译文另参《舍勒选集》 (下) 第1342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1]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华书局, 1997.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2] 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10.html

[3] 刘小枫选编.舍勒选集[M] (下)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

[4]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M] (上)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5] 杨国荣.心学之思[M].北京:三联书店, 1997.

[6] 王阳明·传习录拾遗[A].王阳明全集[C].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6.

[7] 关大眠.当代学术入门——佛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

[8]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马蒂厄·里卡尔.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9] 夏志清.金瓶梅新论[A].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 1987.

金瓶梅

《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