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辑,第206页。“丘”本文中也作“邱”。这是因为清代避孔子讳,改“丘”为“邱”。
[2]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辑,第208页。
[3]苏兴《玉娇丽(李)的猜想与推衍》,《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第275页。
[4]黄霖《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金瓶梅续书三种》,齐鲁书社,1988年。
[5]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6]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1页。
[7]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71页。
[8]魏子云《金瓶梅的幽隐探照》,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7年(1989),第8页。
[9]魏子云《沈德符论〈金瓶梅〉隐藏与暗示之探微》,王利器主编《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第158页。
[10]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11]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12]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13]清荑秋散人《玉娇梨》,《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4]马泰来《谢肇淛的〈金瓶梅跋〉》,《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4辑,第304页。
[15]苏兴《玉娇丽(李)的猜想与推衍》,《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第273页。
[16]丁耀亢《续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本,第78页。下引本书不出注。
[17]丁度《集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第1011页。
[18]章炳麟《新方言》,《续修四库全书》第195册,齐鲁书社,第53页。
[19]王充《潜夫论》,上海书店,《诸子集成》本,第78页。
[2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623页。
[21]萧统《文选》,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27页。
[2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陶慕宁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738页。按,这句话万历本与崇祯本均同。
[23]苏兴《玉娇丽(李)的猜想与推衍》,《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第273页。
[24]阮元《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9页。
[25]清朝褚人获《坚瓠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26]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35页。
[27]范烨《后汉书》,李贤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88页。
[28]苏兴《玉娇丽(李)的猜想与推衍》,《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第282页。
[29]魏子云《“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金瓶梅探原》,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9年第147页。
[30]侯忠义 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页。
[31]邱志广《柴村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97册,齐鲁书社, 1997年版,第532页。
[32]邱志广《柴村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97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94页。
[33]邱志广《柴村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97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4页。
[34]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辑,第207页。
[35]谭元春《谭元春集》,陈杏珍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78页。
[36]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徐朔方笺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1页。
[37]邱志广《柴村全集》,《四库全书丛书补编》第97册,第632页。
[38]邱志广《柴村全集》,《四库全书丛书补编》第97册,第6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