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看明代的“妇妒”之风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明代“妇妒”之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金瓶梅》中, 西门庆的妻妾们在权势、金钱、才貌、子嗣等方面的斗争可以见出。婚姻爱情的排他性、女性知识的增长和才能的提高、社会思潮的进步及书坊刻书的发达等因素对“妇妒”之风盛行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本文计5040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妇妒”之风, 顾名思义, 指妇女之间互相嫉妒的风气。单从“嫉妒”来看, 二字均从女部, 又根据古人造字的会意性, 我们不难得出“嫉妒”的意义是侧重指向女性的。而事实上, 嫉妒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女性之间, 男性之间亦常有之。但由于中国父权制的影响, 古书上多记载女性的善妒, 而男性则扮演成受虐者或疗妒者, 这就隐性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尴尬处境和失语状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明代的“妇妒”之风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商业发展、时人心理都有很大的关系。学术界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或从历史层面来论述, 或多以《醋葫芦》、《醒世姻缘传》、《疗妒缘》、《红楼梦》等作品为研究对象, 而以《金瓶梅》为蓝本进行研究的却很少。因此, 笔者就拟以《金瓶梅》为考察对象, 结合明代的社会状况对“妇妒”现象的表现形式、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和意义进行解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一、“妇妒”之风的表现形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一) 妒权势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生活在三妻四妾的家庭中, 需要有高层来管理家庭中的日常事务, 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两个被默认的领导者———丈夫和正妻, 进而就形成了夫权和妻权。夫权, 即丈夫专门享有的控制正妻和诸妾的权利。妻权, 即正妻“负有管理家务的职责, 享有统制诸妾的权利。”[1]125故妾不仅受制于夫权, 还要受制于妻权。“对妾而言, 妻权对她的管理, 可能比夫权方面来得更具体更严谨。”[1]125因此, 那些不服软, 不低就的姬妾就会在妻权面前产生心理失衡。如《金瓶梅》中, 潘金莲与吴月娘发生冲突之后, 就说出这样的话:“娘是个天, 俺每是个地。娘容了俺每, 俺每骨秃扠着心里。”[2]1196从潘金莲的话中, 我们可以看到正妻在三妻四妾家庭中的地位, 以及潘金莲对吴月娘妻权的嫉恨和无奈。西门庆死之前, 妻妾在夫权的制约下, 尚且不至于严重失衡。等到西门庆死后, 各房娘子心怀异梦, 吴月娘也收拢起了垂拱而治的无为精神, 展示了她妻权的威力, 对嫉恨之人进行清理。先卖了春梅, 又赶走陈敬济, 然后叫王婆将潘金莲领去发卖。妻与妾之间有贵贱之别, 妾与妾之间同样也有高下之分, 因孙雪娥骂了潘金莲的贴身丫鬟庞春梅, 就被西门庆拳打脚踢。同为妾室, 孙雪娥连潘金莲的丫鬟都不如, 可见权势分高下, 境遇有不同。也正是因为此事, 孙雪娥对潘金莲嫉恨万分, 常常与之作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二) 妒金钱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在明代商业浪潮的冲击下, 时人更是惟利是趋, “视仁义为土芥, 不复顾”, 蔑视君亲, 导致人私欲的膨胀。在小说《金瓶梅》中, 西门庆家族兴旺的时候, 官员、帮闲、歌妓等来往不断, 门庭若市。可当西门庆死后, 却呈现出一种荒凉潦倒的景象。这不能不说和西门家族的经济萧条有一定的关系。再者, 小说中来旺、蕙莲死得不明不白, 苗青杀主之后的逍遥法外, 都与西门庆用钱勾结官吏有关。另外, 在众妾中, 李瓶儿是最为富有的一个, 西门庆也由于这个原因对李瓶儿宠爱有加。如在《金瓶梅》六十四回中, 西门庆的跟班玳安便说道:“俺六娘嫁俺爹, 瞒不过你老人家, 他带了多少带头来?别人不知道, 我知道。银子休说, 只金珠玩好, 玉带、绦环, 鬏髻, 值钱的宝石, 也不知有多少。为甚俺爹心里疼?不是疼人, 是疼钱。”[2]967由于钱财, 西门庆宠爱李瓶儿, 故潘金莲就开始嫉妒李瓶儿, 由刚进门的关心支持变为嫉妒疏远, 还在吴月娘面前说李瓶儿的坏话, 责打丫鬟秋菊, 指桑骂槐地影射李瓶儿。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三) 妒才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59.html

在三妻四妾的家庭中, 才貌也是女子们进行角逐争宠的筹码。在中国古代, 这种妒才貌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如宋代名士陈季常“好宾客, 喜畜声妓, 然其妻柳氏绝凶妒, 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也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3]447~448又如唐王朝开国功臣房玄龄, 其妻子卢氏宁可服毒酒死去, 也不愿丈夫娶美女入门。在《金瓶梅》中, 潘金莲以脚小而出名, 可是宋蕙莲的脚比她的更小。“当时三寸金莲不仅是女性美的象征, 也是女性性感的象征。”[1]104因此擅长听墙角的潘金莲就开始嫉恨蕙莲, 直至蕙莲自缢而亡。潘金莲是《金瓶梅》中嫉妒心最强的一个女性, 但是她的美丽风流、擅女红、即兴赋诗、善弹唱、能言善辩也遭到了吴月娘、李桂姐、孙雪娥等人的嫉妒, 如孙雪娥对潘金莲的能言善辩这样评价道“嘴似淮洪一般, 随问谁也辩他不过。”[2]173

(四) 妒子嗣

若说权势、金钱、才貌可以笼络丈夫的身心, 子嗣更是女性在家庭中立足的根本和生活的希望, 特别是在妻妾多而子嗣少的家庭中, “母凭子贵”的现象就更为突出, 围绕子嗣展开的斗争也更为激烈。如成化年间的万贵妃, 因自己儿子夭折, 也不许其他妃嫔生子嗣。虽说“母凭子贵”, 但有子嗣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处境往往也更加艰难。在《金瓶梅》中, 李瓶儿自从怀有官哥之后, 潘金莲就时常咒言谩骂, 最后由言语中伤发展成为实际行动, 用一只猫扼杀了官哥幼小的生命。“由嫉妒走向变态走向恶毒, 以至直接或间接地酿造出人间悲剧, 而悲剧主人公竟是与她同一地平线的姐妹!尽管那罪恶的总根源是封建社会的这制度、那制度, 金莲在瓶儿母子的死上毕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1]123吴月娘虽然不似潘金莲那样采取极端的行动, 但她却在李瓶儿生官哥之后, 皈依礼拜、求取丸药, 期望得子。这足以说明李瓶儿生官哥事件对吴月娘的刺激之大和吴月娘对自己处境的担忧。

二、“妇妒”之风盛行的原因

吴秀华、尹楚斌在《论明末清初的“妒风”及妒妇形象》一文中说到:“女性之悍妒完全是由男性一手造成的”, [4]笔者认为这样论述有失偏颇。如果从女性自身的特点及明代的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的话, 我们会发现明代“妇妒”之风的盛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 女性对丈夫本能的独占性与明代三妻四妾制度的冲突。“明代的法律允许男子可以三妻六妾, 而妇女却必须从一而终。而当时的实际, 无论是士大夫, 还是商人, 娶妾已成一时风气。”[5]166在这种状况下, 丈夫就成了多个女性的共同财产, 这就打破了女性对丈夫独占的潜意识。因此, “妒是人类的通性”[6]73的特点就会呈现出来。一般情况下, 在封建伦理纲常高度运转的情况下, 女性对丈夫这种潜在的独占性和对其他女性的排斥性会被压制着、隐匿着。但当封建礼教规范驰废时, 这种潜意识就会慢慢地表现出来, 并会在特殊情况下促使女性作出行动。正如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所言:“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如果失去控制, 它就可能成为灾难。”[7]19在《金瓶梅》中, 潘金莲因为嫉妒别人的得宠, 导致心理敏感而失衡, 怨恨之气积塞于胸, 最后不惜杀人以泄其愤。

其次, 明代女性知识才能的增长和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到了明代,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 “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 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 [8]甚至出诗集, 结诗社。吴春燕“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 汉魏六朝共有女性诗人23人, 唐代22人, 宋代46人, 元代16人, 总共117人。且作品因年代久远, 所存寥寥无几。但明代女性文学得到很好的发展契机获得蓬勃发展。有明一代女性作家多达243人, 超过以往历代人数的总和。”[9]又据文献记载, 明代女性还在书法、禅道、绘画、医卜星相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金瓶梅》中, 宋蕙莲、潘金莲都是多才多艺的女子。波伏娃认为:“女人在自由的劳动中取得了真正的自主权, 因为她所扮演的角色对经济和社会的确是重要的。”[10]97可见, 劳动减弱了女性的依附性, 使其能够在夫妻关系中的失语状态得到改善。如许相卿在《许瞻仲妻董氏墓志铭》中说道:“家多虞, 殖渐落, 董氏奋曰:语有之:‘健妇兼丈夫, ’吾宁能为石人耶!”于是揽摄内外诸务, 耕桑丰歉, 赋役期会, 储费盈缩, 市易苦良, 字畜登耗, 一一目揣心计, 指课无遗算。黠婢狡佣, 声气眉睫, 辄了情伪。故凡任使, 莫遗余力。”[11]279~280从这段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明代女性在家庭治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在小说《金瓶梅》中, 我们也会看到以挣钱为目的的女医生、媒婆、牙婆的形象。

第三、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存天理, 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在明代中后期的士大夫心中越来越没有地位。王阳明心学是明代后期思想启蒙的开始, 后来泰州学派的王艮把“圣人之道”与“百姓日用”等同起来。何心隐更认为人们满足味、色、声、安逸等欲望是合乎人性的, 他把“人欲”说成“性”, 将“天理”和“人欲”的对立取消了。李贽后又开创了“人生自适”观念的先河, 主张还个体以自由。他说:“士贵为己, 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适, 遂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 惟务为人, 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12]258~259这些社会思潮对明代时人的观念转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 明代书坊刻书进一步发展, 书籍的教化和认识功能开阔了女性的思想。据张秀民考证, “周弘祖《古今书刻》所载, 明人所刻明代著作及古书约2697种, 但此数字未计入万历本, 故明人实际刻书当有一二万种。有的一书多至数十板, 如元季高明《琵琶记》, 至万历二十五年已有诸家刻本七十余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女教书的刊刻相当繁盛。其书或为官修, 或为私撰;或成于男性之手, 或为纯粹的女性著述。”[6]163如永乐朝时, 仁孝皇后徐氏作《内训》;明末儒者王相之母刘氏作《女范捷录》等。另有传统女教书籍如《女诫》、《女则》等通俗刻本的流行。“晚明大量女教书的涌现, 一方面说明了明代妇女教育的发达, 另一方面也是妇女在社会生活方面突破传统以后在著述上的一个侧面反映。”[6]165除此之外, 还有专门描写男女之情的文学作品, 如《牡丹亭》、《南西厢记》、《枕中记》、《娇红记》等。这就为女性的阅读打下物质基础, 从而开阔了女性的视野, 启迪了女性的心智, 使得她们更全面地去了解自身, 了解社会。在《金瓶梅》中就出现有《西厢记》、《琵琶记》、《倩女离魂》《玉环记》等戏曲作品。

三、“妇妒”之风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妇妒”之风也不例外。首先, “妇妒”之风的盛行,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些灾难。“嫉妒一旦发展到嫉恨, 它的最高解决办法就是毁灭。或者是被被嫉妒者毁灭, 或者是嫉妒者自己毁灭, 或者是双方一同毁灭。”[14]137《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王招宣娘子因嫉恨将潘金莲卖给了张大户, 张大户娘子又因嫉恨, 把她送给了武大。到西门家以后, 她受压抑的感情终于得以释放, 嫉恨西门庆家中与她争夺丈夫的女性, 直接或间接的害死来旺、蕙莲、李瓶儿、官哥等人。但“妇妒”之风的盛行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 对三妻六妾的桎梏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对自身生存危机进行抗争。从“妇妒”之风的盛行, 可以看出封建伦理纲常对女性的控制减弱。在这个基础上, 新的伦理规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观点, 这就是社会伦理纲常的“螺旋式上升发展”。另一方面, 促使人们对女性在男尊女卑环境中的无权地位进行思考。一些作家甚至高扬女权的大旗, 倡导男女平等。

“就男女关系而言, 适度的嫉妒有助于增进彼此感情的融洽, 是爱的极致的体现。然而, 在奴使女性的封建时代, 女妒只能引起男性反感, 只能是一种不得已的可怜的反抗手段。”[15]因此, 对这种社会风气, 我们应该持一种端正的态度去审视。若一味地否定, 则会陷入“男权主义”的漩涡中;若一味地肯定, 又会走向“女权主义”的极端。因此, 对于“妇妒”现象, 我们应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区看待。我们也应有这样一种意识:只有男尊女卑制度瓦解了, “妇妒”之风消亡了, 更健康的男女关系出现了, 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石钟扬.人性的倒影——<金瓶梅>人物与晚明中国[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王汝梅等校点, 济南:齐鲁书社, 1987.

[3]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4]吴秀华, 尹楚斌.论明末清初的“妒风”及妒妇形象[J].中国文学研究, 2002, (3) :42-47.

[5]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6]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7]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84.

[8]戴庆钰.明清苏州名门才女群的崛起[J].苏州大学学报, 1996, (01) :130-133.

[9]关春燕.明代吴江女性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11]许相卿.《云村集》卷十四, 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272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2]李贽.《焚书增补》[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13]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14]黄吉昌.〈金瓶梅〉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15]张桂琴.情到深处妒意浓——略论明清小说中妒妇形象及其社会成因[J].语文学刊, 2004, (06) :28-30.

金瓶梅

《金瓶梅》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